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手语音系学的英汉手语音段结构和韵律结构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04:59
【摘要】:手语是聋哑人和听力有障碍的人普遍使用的一种手势语言,是聋哑人用手型、动作、表情和空间位置等表达思想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从20世纪60年代手语语言学发展以来,国外许多语言学家已经对手语语言学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手语语言学理论。而中国手语的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对手语的音系部分研究屈指可数,近年来手语音系研究虽然已逐渐成为国内手语语言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但很少有研究从对比性研究的角度分析两种手语。因此,手语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对英汉手语音系的分析可以为在更大的域中研究中国手语语言学奠定基础。本文旨在运用Selkirk的韵律层级理论,以汉语手语和英语手语为语料,通过举例分析汉语手语和英语手语的音段特征和韵律结构,从音系角度阐述英汉手语存在的共性和差异。通过对音节、韵律词、音系短语、语调短语和话语等方面的比较,展示了英语手语和汉语手语间存在的异同。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可分为五个方面。第一,英汉手语具有相同的音节类型,包括PMP,MP,PM,M和P。英语手语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产生次要运动。相反,次要运动只可以出现在汉语手语中的P位置。第二,辅手扩散可以作为韵律词的边界标志,并且英汉手语的嘴部动作不同。第三,辅手扩散和短语末尾延长是音系短语的边界标志。不同之处在于英汉手语的末尾重复现象。第四,就语调短语而言,扬眉是条件句的标记,而且边界标记可以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意义。第五,在话语方面,非手动标记可以用来标记关系从句、条件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此外,英语手语通过扬眉来标记从句,汉语手语却没有这个特征。英汉手语的音段结构和韵律结构对比研究,不但可以为探索不同手语间的异同点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可以为研究语言载体对语言结构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手语音系学研究对探究人类语言的本质意义重大,应该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语言手语间的对比研究,促进中国手语教学和手语翻译的进步,推动中国手语音系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02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静;;认知音系学研究目标的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2 邓昊熙;;词库音系学的几个理论问题刍议[J];语言教育;2016年01期

3 胡公博;;认知语法对音系学研究的新启示[J];海外英语;2015年18期

4 尹玉霞;;词库音系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年02期

5 朱音尔;张吉生;;《音系学系统工程》评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6 许静;;汉语为母语者英语发音失误音系学解释[J];知识文库;2017年03期

7 ;“语音学、音系学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J];外语界;2014年01期

8 鲜明;;试述西方音系学的形成与发展[J];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03期

9 赵永刚;;认知音系学:认知科学与音系理论的交互研究[J];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10 Paul de Lacy;汪朋;;《剑桥音系学手册》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忠德;;音系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郑明中;;台湾四县客家话舌尖元音的世代差异及其音系学解释[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嘉龄;;轻声与时长[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4 高北刚;;从生成音系学角度谈普通话声母的教学[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前言[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6 许俊;;英语清浊音习得的OT分析(6.音系学)[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7 周学文;;鄂温克语重叠辅音及协同发音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尹玉霞;;汉语连读变调对优选论的挑战[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孔慧芳;;合肥话轻声的语音性质及优选论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于华;;非忠实性制约条件与扬州方言的声调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马秋武;我的音系学研究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鲜明;综观西方音系学流派[N];光明日报;2012年

3 徐世璇;新发现的语言和新语言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包诗林 商务印书馆汉语出版中心;“变异”和“选择”中的音法演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史宝辉;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马照谦;汉语方言儿化韵的发音音系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尹玉霞;规则为基础的音系学理论与优选论的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李文欣;早期英语弱化元音及其相关现象的词库音系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刘华江;《楙镜》考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朱音尔;南北吴语互通性不对称现象的音系学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晓阳;基于手语音系学的英汉手语音段结构和韵律结构的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刘慧婷;英语名化的汉译问题研究—《韵律音系学》翻译报告[D];暨南大学;2018年

3 陈蕾;《韵律音系学》(节选)翻译报告[D];暨南大学;2018年

4 王德成;英汉语水类词汇的音义接口研究[D];宁波大学;2018年

5 巫雪艳;中华蒙学经典的韵律音系学翻译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6 陈丹蕾;吟诵经典《诗经》翻译的韵律音系学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7 李怡丹;管辖音系学理论下汉语介音的表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马晓莉;汉语中的轻声:轻声的音系学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欧亚丽;系统功能音系学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林燕妮;当前音系学的研究态势[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73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673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e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