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时共振峰分布的普通话与方言说话人司法语音对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18;H11;H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越;王梓鑫;周盛恺;梁培成;徐向威;;常见伪装语音样本真伪性的相关研究[J];科学家;2017年05期
2 李坤华;;“歌手共振峰”对声乐学习的启示[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02期
3 马思维;文抑西;;不同腭裂类型儿童/i/音鼻音共振峰分析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1期
4 杨俊杰;白建芳;杨运生;梁向东;王利军;;不同频率共振峰在话者识别中的鉴别价值[J];中国司法鉴定;2009年04期
5 王宏;潘金贵;;基于共振峰增强的语音信号共振峰频率估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年11期
6 殷学侃;;前元音发音不准之共振峰模式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池万刚;;剧院建筑声学设计中“歌手共振峰”问题研究[J];电声技术;2007年07期
8 李隽;张富强;陈阳;王国民;;全口义齿修复后辅音第二共振峰的变化[J];口腔医学;2006年03期
9 于善英,池万刚;歌声中“颤音”和“嗓音共振峰”相互关系的声学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沈宗灵;评萨科的“法律共振峰”学说[J];中外法学;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爽;熊子瑜;;普通话单元音的共振峰数据测量方法研究[A];需将论文集名称修改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3)论文集[C];2013年
2 孟子厚;;单元音共振峰不变特征的初步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童宇峰;崔球;王金凤;;氨基酸类型选择性实验在蛋白质共振峰指认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初敏;司宏岩;田旭青;吕士楠;;汉语音节间共振峰过渡的感知特性研究[A];第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1996)论文集[C];1996年
5 屈乐园;解焱陆;张劲松;;基于关键线索的日本学生汉语鼻音偏误检测[A];第十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5)论文集[C];2015年
6 郭晨云;吴智华;林东海;;腺苷酸激酶AK1的动力学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王宇靖;李敬阳;曹洪林;;语速对三合元音共振峰动态特征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5)论文集[C];2015年
8 孙国华;;普通话卷舌元音/er/的声学模式及感知实验[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1992)论文集[C];1992年
9 王建群;王建;高下;刘晓宙;冯雨露;沈晓辉;俞晨杰;杨烨;;艺术嗓音中不同唱法的元音共振峰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王英利;金阳天;;附加共振峰现象及在声纹鉴定中的应用[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冬雁;声道共鸣的门道[N];音乐周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云健;传播与传承视角下基于模因理论的元音系统演化计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宣传忠;设施羊舍声信号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磊;普通话音节中协同发音的声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孟和吉雅;蒙古语标准音水平测试系统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雷鸣;统计参数语音合成中的声学模型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张存喜;半导体量子阱和一维光晶格中的量子输运[D];山西大学;2008年
7 蔡明琦;融合发音机理的统计参数语音合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8 林开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的新现象、新方法及其温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贺泽龙;耦合三量子点体系电荷及自旋输运性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李秋泽;全息技术制备光学波段特异介质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颍;基于长时共振峰分布的普通话与方言说话人司法语音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
2 王延龙;临夏方言汉腔的音位声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8年
3 陈林春;共振峰精确可调的银纳米颗粒光化学合成方法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4 赵玉霞;基于共振峰的OSAHS筛查[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樊双琳;比较下声门耦合效应和齿间空间效应对共振峰变化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7年
6 潘敏;元音声学空间的个体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龙芳;噪音临床检测在喉狭窄的功能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8 严登凯;声乐中音色与腔体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洪丹丹;俄罗斯学生汉语儿化韵的实验语音学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甄丽;中国学生英语元音共振峰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73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67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