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研究是一个逐渐拓展、层层递进的过程。先是经历了从修辞学到词汇学的转变;然后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缩略语的构造问题,并探讨其语法功能的变化;近年来,学者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关注到现代汉语缩略语前后意义的转变。在构式化理论越来越多地用来探索汉语的语言演变时,我们发现缩略语在微观构式层面(micro-construction)上,也存在新意义和新形式的配对,符合“词汇构式化”的定义和特征。我们认为在现代汉语缩略语中,大部分现代汉语缩略语其新形式和新意义的配对是即时节点临时创建的结果,被Traugott(2013)称为瞬时词汇构式化(Instantaneous Constructionalization);有的缩略语则在构式化进程中是渐进的,经过了一系列变化才最终固化,这种类型的构式化被称为渐进性词汇构式化(Gradual Constructionalization)。本文将运用词汇构式化、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相关理论,从词汇构式化的新视角去解释具有代表性且固化了的现代汉语缩略语,同时将“基于使用(Usage-Based)的”的构式理论应用于研究之中,探索在构式化的过程中,语法、语义、语音、语用的变化。本文一共五章,主要探讨现代汉语缩略语作为词汇构式化的结果,是如何生成、构建、运用的。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介绍了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本文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新式构式语法理论的具体内容,词汇构式化的概说和特点,举例说明了词汇构式化的两种类型,并阐述了“基于使用(Usage-Based)构式观”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这种构式观是一种摒弃孤立、静态地研究语言现象的方式方法,而将其置于“整体的、基于使用”的模型中的研究方法。第三章是从形式(form)和意义(meaning)两方面来阐述缩略语的新构式的形成,形式表达意义,意义体现形式,两者相互依存。形式方面主要从语音形式和语法形式两方面去讨论;语义变化则是从旧式到新式的过程中,对形成的多义链接、隐喻扩展链接和部整链接进行分类说明。第四章是用一种整体的视角描述缩略语,探讨新形式和新意义配对时的可预测性与理据性。在基于使用的网络模型下,探讨新构式是如何进行“不完全预测”的,同时分别对语法、语用、交际因素等参与特定形态构式发展时的变化进行描写,并且关注到频率效应(frequency effects)对缩略语建构产生的影响。第五章结语部分,主要简单阐述了研究成果,总结不足之处及对未来的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3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伟;;浅论汉语新媒体语言中的“字化”现象及其成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2期
2 张立飞;;论频率对语言结构的建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陈练军;;语素和语素化研究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杨迎春;;同形异义缩略语与隐喻[J];嘉兴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李军华;郭敏姿;;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的主要类型[J];湘南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丁俊苗;;缩略——字义演变的新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谢春辉;;从缩略语看转喻的认知功能[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刘苹;;“音节语素化”的理论思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7期
9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刘杰;缩略语的词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艳芝;汉语中的构式化现象与构式宾语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荣琳(ARPAKORN TEYARAJKUL);现代汉语机构类缩略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李润;汉语缩略语及其词频分析[D];安徽大学;2012年
3 余东衍;试论汉语缩略语的构造特点和规范原则[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4 郭敏姿;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贝贝;现代汉语缩略语认知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维家;现代俄汉缩略语构成方式及规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赵霞;缩略语的词化[D];天津大学;2005年
8 牛晓雁;现代汉语缩略语研究及规范[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
2776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776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