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早”类虚拟句语义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1 20:17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构式理论、语用学等理论,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早”类虚拟句的语法结构、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观点如下:“早”类虚拟句是指以时间词“早”为标 记的虚拟句。具有[+反事实][+假设][+虚拟]的语义特征,其中[+反事实]语义是句子的核心语义。触发“早”类虚拟句反事实语义的主要因素有:反事实思维和社会文化因素,“早”的时间后移虚特征和反预期事件应激心理。“早”类虚拟句主要分为单重复句关系假设句和多重复句关系句两大类。单重复句关系假设句是“早”类虚拟句的典型形式,可以进一步分为一般假设复句和紧缩假设复句两类;多重复句关系句主要有因果复句关系句、目的复句关系句和多重假设关系复句。紧缩性假设复句、因果复句关系句、目的复句关系句、多重假设关系复句都可以由一般类假设复句缩减、添加结构成分、变换成分位置而形成。语篇中具体使用哪种形式,主要取决于反事实事件信息量的大小;说话人语速的快慢;对信息的关注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差别。“早”类虚拟句具有强主观性,信息传播的逆向性,依托语境的交互性等特征,句式具有强烈的情感宣泄倾向,主要表达遗憾、后悔和气愤等语气。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4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理由及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关于汉语虚拟句的研究
            0.2.1.1 汉语虚拟句的定义研究
            0.2.1.2 汉语虚拟句的分类研究
        0.2.2 关于“早”类虚拟句的研究
            0.2.2.1 “早”类虚拟句的违实解读研究
            0.2.2.2 “早”的虚拟表达标记研究
    0.3 研究思路与理论基础
        0.3.1 研究思路
        0.3.2 研究的相关理论
    0.4 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早”类虚拟句的限定
    1.1 汉语虚拟句的定义和分类
    1.2 “早”类虚拟句的限定
第二章 “早”类虚拟句的语义特征
    2.1 “早”类虚拟句的句式意义
        2.1.1 表假设-结果的虚拟语义
        2.1.2 表达与已然事实相反的反事实语义
    2.2 “早”类虚拟句的语义信息解码研究
        2.2.1 时间词“早”的虚时制特征
        2.2.2 反事实思维和文化心理的言语输出形式
        2.2.3 反预期事件应激心理的语言表现形式
第三章 “早”类虚拟句的结构分析
    3.1 “早”类虚拟句的基本结构类型
        3.1.1 单重复句关系假设句
            3.1.1.1 一般类假设复句
            3.1.1.2 紧缩性假设复句
        3.1.2 多重复句关系句
            3.1.2.1 因果复句关系句
            3.1.2.2 目的复句关系句
            3.1.2.3 多重假设关系复句
    3.2 “早”类虚拟句条件部分的限制条件
        3.2.1 动词VP的类型
            3.2.1.1 动作动词
            3.2.1.2 动态动词及结构
            3.2.1.3 认知性心理动词
        3.2.2 X的类型
            3.2.2.1 词语
            3.2.2.2 短语
    3.3 “早”类虚拟句结果部分的限制条件
        3.3.1 常采用否定结构
            3.3.1.1 带否定副词“不”
            3.3.1.2 带表主观选择的连词“不如”
        3.3.2 常用能愿动词和肯定类副词
            3.3.2.1 能愿动词类
            3.3.2.2 肯定类副词
        3.3.3 “就Y”结构的使用日益增多
            3.3.3.1 Y是“VP+(了)”类
            3.3.3.2 Y是“A+(了)”类
        3.3.4 可以是复句成分
            3.3.4.1 让步性假设复句
            3.3.4.2 无条件复句
第四章 “早”类虚拟句的语用功能
    4.1 “早”类虚拟句的强主观性
    4.2 语言信息的逆向传播性
    4.3 依托语境的交互主观性
    4.4 “早”类虚拟句表达的情感类型
        4.4.1 遗憾语气
        4.4.2 后悔语气
        4.4.3 愤怒语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增文;;假设复句中的关系词“就”与“便”的语用辨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年03期

2 布阿依夏·艾孜孜;曹阳;;汉维假设复句对比研究[J];北方文学;2019年05期

3 罗进军;;有标假设复句的语义关系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罗进军;尹蔚;;有标假设复句的语用价值特征[J];汉语学习;2011年01期

5 罗进军;尹蔚;;辩证地看待语言研究中的几对关系──从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说起[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罗进军;;“假设-求解”型有标假设复句[J];语文研究;2009年01期

7 罗进军;;“如果说p的话,q”类有标假设复句检视[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8 殷树林;;确指类反问假设复句的结构和意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殷树林;;确指类反问假设复句的结构和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赵文工;省略与隐含─—关于古汉语假设复句关联词语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罗进军;有标假设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郑周永;近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6年

4 黎洪;汉语偏正复句句序变异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婷;“早”类虚拟句语义语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2 杨春燕;汉俄有标假设复句对比及俄语背景学生学习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3 党晓静;“骗你不是人”类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4 刘予辉;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有标假设复句的认知类型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王珍;俄罗斯汉语学习者假设复句习得情况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6 张信平;现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套层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年

7 秦海艳;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习得假设复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8 董娜;中级阶段日本留学生习得假设复句的问题及教学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9 郑晔;近代有标假设复句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刘潜;汉语假设复句的演变[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31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31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4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