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韩国留学生汉语时量补语习得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8 15:33
   作为一名韩国留学生,近些年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汉语国际教育在深入发展,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不断迸发出与以往不同的活力,越来越多的韩国留学生选择到中国来学习汉语。由于汉语与韩语在语法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导致韩国汉语学习者在语法运用上经常会出现很多偏误,比如在汉语时量补语的学习过程中,韩国学生经常会说出“我爬山两个小时了”这样的表达形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确定了研究方向,探讨韩国留学生汉语时量补语习得偏误。首先,我们对时量补语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研究方法和思路。其次,我们对比了汉语韩语在“时量”表达上的异同,为下文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再有,我们针对韩国留学生时量补语学习情况作了问卷设计及调查,分析了偏误类型及成因,认为错序、遗漏、误加和误代为偏误主要类型,并分析产生上述偏误的原因,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学中教师预设不够,学生不重视以及教材编写缺乏针对性等。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对对韩时量补语教学提出了建议,强调教学中加强汉韩对比,提高学生重视程度,加强师资培训以及推进教材创新等,希望对韩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能有所帮助,对对外汉语教师有所提示。
【学位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95
【部分图文】:

语言使用,相同点,时长,覆盖率


3-1 可以看出,调查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基本相同点也较符合韩国的人口比例。因此可以通过调查女性对于语言使用习惯不同这一因素的影响,同的性别覆盖率较为全面。次调查在中国生活时长各阶段人数:

韩国留学生,时长,补语,比例


和图 3-2 中可看出,调查对象较为集中于在中国哈尔滨地区学,占整体的 50%,而其中在哈尔滨地区学习和生活 1-3 年的韩国2%,在哈尔滨地区学习和生活超过三年的韩国留学生占整体的调查问卷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在中国学习和生活不同时长的补语的掌握情况。

韩国留学生,汉语,哈尔滨市,韩国


图 3-2韩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和生活的时长比例图 3-2 中可看出,调查对象较为集中于在中国哈尔滨占整体的 50%,而其中在哈尔滨地区学习和生活 1-3 年,在哈尔滨地区学习和生活超过三年的韩国留学生占查问卷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在中国学习和生活不同语的掌握情况。次调查汉语掌握情况各阶段人数:表 3-4初级 中级 高级38 17 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匡鹏飞;;“动词+X+时量成分”结构中X的类别和功能[J];汉语学报;2017年04期

2 闫肃;;时量范畴的表现形式兼评《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J];语文学刊;2013年05期

3 赵玉泉;对一道反应时量的隐含题的异议[J];化学教学;1997年03期

4 杨华;;血压高不早治,危害大吗?[J];健康生活;2017年08期

5 匡鹏飞;;《史记》时量成分与现代汉语的若干句法差异[J];语言研究;2014年01期

6 郭三科;“时量+N(P)”的语义特征、句法结构、语用价值[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7 张爱民;;“洗一次头”及其相关结构[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06期

8 J.M.;问题征答[J];汉语学习;1989年03期

9 季旭;;时量成分的句法功能研究——兼评《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J];神州;2013年11期

10 王媛;;事件测量和时量结构的语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崔素花;米俊玲;;身教与模仿——从板书谈起[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年

2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任海波;;现代汉语“一会(儿)”与“一下”的对比分析[A];《国际汉语学报》第6卷第1辑[C];2015年

4 季竞;;构式“VPt+QM+NP”中数量成分的多角度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5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沪闻;洋山港装卸船时量破纪录[N];现代物流报;2007年

2 宏源证券 杜伟平;贵绳股份(600992)在量能配合下沿5日均线持续上扬[N];中国证券报;2008年

3 赵孟春 余豪;“罚”与“奖”的转换[N];中国矿业报;2004年

4 黄小波;沪胶 重拾升势[N];期货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李见新 刘见 史望颖 徐光明 通讯员 陆灵刚;开学头件事:减负[N];中国教育报;2014年

6 北京首证;市场转强尚需三条件[N];上海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崔维真;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珉广;韩国留学生汉语时量补语习得偏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彦卿;时量成分与事件名词的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皿舟;汉语“动词+时量成分”间可插入成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于景超;含时量成分的二价动词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干敏;汉语小句中副词、动词及时量成分的组配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时雯雯;“前后”、“左右”、“上下”的语义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顾月云;时量成分和宾语的位置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杜肖颖;英汉“动词+时量短语”结构的对比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9 滕鹿;报纸新闻标题中“主语+时量短语”格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曾妍;时量补语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32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32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a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