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日本明治时期汉语教科书《燕语启蒙》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00:53
   日本是一个教育大国。自江户时代兴起“教育热”的两百多年间,从国家到地方逐渐形成了重视教育、尊重教育的传统和风气,为明治维新的教育及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期间,日本为了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往来,汉语教育得到空前重视。日本学者也因此编撰并出版了大量的日本汉语教科书,特别是商用汉语教科书的编撰,以来满足商业汉语交际快速发展的需求。日本学者牧相爱编撰的《燕语启蒙》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燕语启蒙》是日本明治时期以实用性为目的而编撰的初级商用汉语教科书。在编撰方面,对同时期的教科书有继承也有创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图表法、对比分析法,从语音、词汇、语法、会话等方面分析并探讨了《燕语启蒙》的编撰内容及所体现的语言教学意识。并结合当今对外汉语教科书编写的现状,进一步阐释了《燕语启蒙》的特点及在编撰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本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题缘由、日本明治时期汉语教科书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价值与意义。第二章《燕语启蒙》的编撰。分别从《燕语启蒙》的作者、编撰背景、版本、体例及编撰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第三章《燕语启蒙》的语音系统。通过对该书在语学基础部分所呈现的四圈标调法、发音种类、有气音说明、北京平仄谱以及音变现象的整理与分析,探究了《燕语启蒙》的语音系统对同时期汉语教科书语音教学意识的传承关系以及作者独特的语音教学意识,找出其语音系统的不足并分析其原因。第四章《燕语启蒙》的词汇系统。从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和熟语三大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在基本词汇部分,将这些词汇与现行的《国际汉语通用教学大纲》对照比较,探讨了《燕语启蒙》在词汇的数量、选择、分布方面与教科书等级的适应度问题。第五章《燕语启蒙》的语法系统。从词类和句类的两个角度《燕语启蒙》进行分析和解读。词类包括名词、动态助词、形容词、接续词、疑问词和间投词,依据“清语文法”中的句末语气词的分类,重点分析了会话中的疑问句和感叹句。从编撰的内容和安排来看,反映了作者重实用,轻理论的编撰理念。第六章《燕语启蒙》的会话系统。因其商务汉语教科书的特性,会话内容主要分为日常交际和商务交际两个方面,以商务交际会话为主。其中涉及了大量的文化内容,趣味性与实用性并重,体现了“会话主义”的教学意识。第七章《燕语启蒙》所体现的语言教学意识。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职业化、语言教学融入文化内容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第八章《燕语启蒙》对当今对外汉语教科书编写的启示。从语言和文化结合、内容上应体现一定的时代性、注重教科书编写的实用性三方面进行了阐释。
【学位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95.4
【部分图文】:

余音,去声,四声,声音


方式是“四圈标调法”,“四圈标调法”是传统汉语语音标记的方法,是在汉字的四角用圆圈来标记四声。从左下角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上平(阴平)、下平(阳平)、上声、去声。如图3.1:图 3.1 四圈标调法此外,教科书中还将四声发音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原文大意如下:(1) 上平:发音平稳且会向上,而且会带有余音。(2) 下平:声音平稳且会向下,并且会带有余音。(3) 上声:声音重且长,始终不会极大或极小地停止。(4) 去声:声音重且短,有余音,余音缓缓停止。明治时期大部分日本汉语教科书基本上都是使用“四圈标调法”来标记汉字的声调。这种标记方式简洁、直观,所以能使初学者在学习时更好的掌握汉语的声调系统。

声调,小黑点,北京,作者


图 3.3“北京平仄谱”另外,作者用小黑点来标记有气音的声调。在“北京平仄谱”后注明:“其中没有标明声调的字均是上声”。为探究“北京平仄谱”的语音规律,笔者将其整理如表 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无未;许彬彬;;日本明治后期《支那语学》月刊传播北京官话的历史意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2 张美兰;;从明清海外商务汉语教材的编撰看商务汉语教材的历史[J];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02期

3 李无未;杨杏红;;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例释——以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为依据[J];汉语学习;2011年01期

4 张西平;;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1期

5 李无未;李逊;;中国学者与日本明治时期的中国语教科书[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03期

6 李无未;邸宏香;;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语音课本和工具书[J];汉语学习;2007年06期

7 张美兰;;《语言自迩集》中的清末北京话口语词及其贡献[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张美兰;;明治期间日本汉语教科书中的北京话口语词[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李无未;;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研究的基本问题[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李无未;陈珊珊;;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会话”课本[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裴露露;西岛良尔《增订清语教科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魏叶;《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语音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3 董瑞祥;《谈论新篇》词汇研究[D];广州大学;2017年

4 张博;日本明治时期汉语教科书《官话急就篇》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沫;清代两种域外汉语教材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6 邓苗雯;《官话指南》词汇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邝立宾;皆川秀孝《清语会话》(《シソゴカイ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欢;日本近代北京官话教本对《语言自迩集》继承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菲;《日汉英语言合璧》语音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9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49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0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