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时期汉语教科书《燕语启蒙》研究
【学位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95.4
【部分图文】:
方式是“四圈标调法”,“四圈标调法”是传统汉语语音标记的方法,是在汉字的四角用圆圈来标记四声。从左下角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上平(阴平)、下平(阳平)、上声、去声。如图3.1:图 3.1 四圈标调法此外,教科书中还将四声发音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原文大意如下:(1) 上平:发音平稳且会向上,而且会带有余音。(2) 下平:声音平稳且会向下,并且会带有余音。(3) 上声:声音重且长,始终不会极大或极小地停止。(4) 去声:声音重且短,有余音,余音缓缓停止。明治时期大部分日本汉语教科书基本上都是使用“四圈标调法”来标记汉字的声调。这种标记方式简洁、直观,所以能使初学者在学习时更好的掌握汉语的声调系统。
图 3.3“北京平仄谱”另外,作者用小黑点来标记有气音的声调。在“北京平仄谱”后注明:“其中没有标明声调的字均是上声”。为探究“北京平仄谱”的语音规律,笔者将其整理如表 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无未;许彬彬;;日本明治后期《支那语学》月刊传播北京官话的历史意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2 张美兰;;从明清海外商务汉语教材的编撰看商务汉语教材的历史[J];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02期
3 李无未;杨杏红;;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例释——以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为依据[J];汉语学习;2011年01期
4 张西平;;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1期
5 李无未;李逊;;中国学者与日本明治时期的中国语教科书[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03期
6 李无未;邸宏香;;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语音课本和工具书[J];汉语学习;2007年06期
7 张美兰;;《语言自迩集》中的清末北京话口语词及其贡献[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张美兰;;明治期间日本汉语教科书中的北京话口语词[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李无未;;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研究的基本问题[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李无未;陈珊珊;;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会话”课本[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裴露露;西岛良尔《增订清语教科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魏叶;《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语音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3 董瑞祥;《谈论新篇》词汇研究[D];广州大学;2017年
4 张博;日本明治时期汉语教科书《官话急就篇》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沫;清代两种域外汉语教材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6 邓苗雯;《官话指南》词汇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邝立宾;皆川秀孝《清语会话》(《シソゴカイ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欢;日本近代北京官话教本对《语言自迩集》继承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菲;《日汉英语言合璧》语音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9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49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