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方所表达研究
【学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1.方位词、处所词的定义及范围
2.方位词、处所词相关研究现状
3.《世说新语》方所问题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一 《世说新语》的方位表达
(一)绝对方位的表达
(二)相对方位的表达
1.上下类
2.前后类
3.左右类
4.边侧类
5.中间类
6.内外类
(三)小结
二 《世说新语》的处所表达
(一)直接表达处所
1.专名性处所词
2.处所标志词标记处所
3.方位词与其他词语组合表达处所
4.称代性处所词
(二)由处所介词参与表达处所
1.所从
2.所在
3.所到
4.方向
5.沿途
6.经由
(三)小结
三 《世说新语》方所表达的共时与历时比较
(一)《世说新语》与《水经注》《战国策》方位表达比较
1.《世说新语》与《水经注》方位表达比较
2.《世说新语》与《战国策》方位表达比较
3.小结
(二)《世说新语》中两类处所表达式的发展变化
1.处所标志词“所/许”表空间义的发展变化
2.处所介词词组语序的发展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静;;试析《世说新语》的文本传播[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2 孙伟;郭睿;;谱牒学视野下的宋本《世说新语》探析[J];兰台世界;2018年12期
3 邵宁;;《世说新语》成书背景和性质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4 王庆杰;;历史是一种语境——以《世说新语》为例[J];文教资料;2006年21期
5 林宪亮;;论《世说新语》与选本[J];齐鲁学刊;2017年05期
6 田艳芳;;论《世说新语》人物的个性[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6期
7 左宜华;陈祥谦;;《世说新语》之“袁公”考辨——兼与范子烨先生商榷[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8 周霏;;《世说新语》四字格研究[J];学周刊;2016年10期
9 潘建国;;《世说新语》在宋代的流播及其书籍史意义[J];文学评论;2015年04期
10 孙勇进;;朝鲜王朝时期的《世说新语》在韩传播[J];文学与文化;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蔡言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董晔;《世说新语》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黄沁茗;论《世说新语》人物品藻的生态审美意蕴[D];武汉大学;2012年
5 姜广振;《世说新语》与佛教[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涛;图像中的魏晋风度[D];浙江大学;2016年
7 甄静;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王秀娟;宋代文言小说叙事演变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航;《世说新语》方所表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2 鲁桐;《世说新语》与讽刺艺术[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顾夏艳;《世说新语》动补结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肖宏宇;韦努蒂抵抗式翻译理论视阙下《世说新语》马瑞志译本中的典故英译研究[D];西华大学;2018年
5 曾婉;《世说新语》时间表达研究[D];宁波大学;2018年
6 张燕;《世说新语》饮食类词语研究[D];宁波大学;2018年
7 马彦峰;《世说新语》传播接受史述略[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付雨鑫;《世说新语》中王谢家族人物书写及宗族家风品格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陆杨;《世说新语》单音节运动动词词化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10 郭银华;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风尚[D];四川音乐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851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5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