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有+VP”句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13:41
  尽管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固的部分,但它仍然在逐渐发生变化,语言要很好地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有+VP”句式不仅有其存在的历史渊源,也有它乐于被大众接受的优势条件,因此在未来此类句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可能逐步摆脱俚语的身份,进入标准的现代汉语体系。“有+VP”句式即在“有”的后面加上一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一种句式,主要起到完成和强调的作用,目前还没有进入到标准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多在口语中出现。有了新生语言现象的使用,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就是,虽然对于汉语为母语的人们来说,了解并掌握新生语言现象并无太大障碍,但是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学习汉语的难度,可能会造成以下的问题:第一,汉语学习者好不容易学会了一个语言点的基本含义,可以在简单的句子中进行操作,但是一旦了解它的流行语用法,造成困惑,从而止步不前;第二,一个语言点有多种用法,容易造成混淆;第三,分不清用语场合,分不清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以为学习语言意义表达到即可,而忽略了用语规范.,第四,由于前三点的影响,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那么第四点问题一定是汉语教师面对的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作为教师,都希望能够...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问卷统计法
        1.3.2 对比分析法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三章 “有+VP”句式的句法语义特点
    3.1 “VP”的分类
    3.2 “有+VP”句式的语义功能
        3.2.1 语义功能
        3.2.2 完成时、进行时讨论
第四章 “有+VP”句式的使用状况
    4.1 古汉语中的“有+VP”句式
    4.2 方言中的“有+VP”句式
    4.3 进入普通话的“有+VP”句式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有+VP”句式
    5.1 台湾地区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有”
    5.2 中国大陆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有
    5.3 教材对比考察结论
第六章 “有+VP”句式的对外汉语教学
    6.1 怎样处理课堂教学程序
        6.1.1 明确教学对象
        6.1.2 突出教学前提
        6.1.3 注意学生层级
        6.1.4 提升教学趣味
    6.2 课堂参与者应对策略
        6.2.1 汉语教师的应对策略
        6.2.2 汉语学习者的应对策略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现代汉语“有+VP”中“有”的情态动词功能[J]. 曹利华.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03)
[2]现代汉语“有+VP”结构中“有”与完成体标记“了”的差异[J]. 孙晶.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2)
[3]现代汉语中的“是不是VP”与“有没有VP”句式[J]. 李莹.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4]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有+VP”句式[J]. 崔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04)
[5]动词“有”和形容词性宾语[J]. 沈威.  汉语学报. 2012(03)
[6]福州方言“有+VP”句式的语义和语用功能[J]. 郑敏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7]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J]. 邵敬敏.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8]“港式中文”与语言变体[J]. 邵敬敏,石定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9]关于"有vp"中"有"的副词性探讨——兼谈"有没有vp"中"有"的副词性[J]. 陈海燕.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0]当前一些语言现象与语言规范[J]. 詹伯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硕士论文
[1]“有VP”句式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 康梅花.重庆大学 2014
[2]汉语“有VP”结构的演变[D]. 江倩倩.北京大学 2012
[3]现代汉语“有VP”句式研究[D]. 韩旭.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06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906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d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