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会话中的形容词化语法隐喻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语会话中的形容词化语法隐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中探究的重点,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这种关系重新进行了解读。韩礼德(1985,2013)认为,语法与语义层的成分往往具有对应关系,但在日常会话中,这类对等关系会因语法层与语义层之间的成分转移而被会话人打破,从而形成语法隐喻。在韩礼德总结出的十三类语法隐喻中,有四种转移方式以“形容词”作为转移目标。这类转移过程被定义为形容词化语法隐喻。本文以汉语谈话类节目为语料,从以下六方面探讨汉语会话中的形容词化语法隐喻现象:形容词化分类;各类别在语篇中的分布;转换方式;各类语法隐喻与形容词化的共现现象;去隐喻化现象以及形容词化在汉语口语语篇中的功能。本文首先归纳形容词化语法隐喻现象的内部分类,通过语料处理计算各形容词化语法隐喻的子类及小类在本文语料中的分布。然后,本文从语义层及语法层研究探讨每种子分类现象的转换方式,对其高低频率分布进行了归纳和解释。同时,本文从共现现象以及去隐喻化角度出发,对汉语口语中形容词化语法隐喻常见现象进行阐述和解释。最后,本文对形容词化语法隐喻现象在汉语会话中的功能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形容词化语法隐喻的每一项子分类中,动词转向形容词这一分类所占的比重最大,接下来分别是副词词组/介词短语转向形容词,名词转向形容词,以及连词转向形容词。研究基于每种子分类提出了从一致式向隐喻式的转换方式,以此证明如何通过成分转变实现形容词化语法隐喻的建构。研究发现,在各项分类中,副词词组转向形容词以及名词转向形容词两种分类拥有隐喻共现特征。在没有其他语法隐喻类型出现的情况下,这两种分类无法在小句中完成形容词化的转换。研究还发现,有一些习惯被认为是一致式的表达方式存在形容词化语法隐喻现象。此现象说明,许多形容词化语法隐喻已经去隐喻化,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最后,本文从习语功能和整合功能两方面总结了形容词化语法隐喻现象在汉语会话中的功能。通过形容词化语法隐喻,汉语会话变得更加符合语言习惯,同时也可将分开的语法单位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关键词】:语法隐喻 形容词化 话语分析 汉语会话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6-7
- Abstract7-9
- 摘要9-13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3-16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3-14
-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Research Questions14-15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5-16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6-29
- 2.1 Research on Grammatical Metaphor16-24
- 2.1.1 Definit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16-20
- 2.1.2 Identificat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20-22
- 2.1.3 Dynamic Nature of Grammatical Metaphor22-23
- 2.1.4 Previous Studies on Grammatical Metaphor23-24
- 2.2 Research on Adjectivisation24-26
- 2.2.1 Definition of Adjectivisation24-25
- 2.2.2 Ambiguity of Adjectivisation25
- 2.2.3 Previous Studies on Adjectivisatio25-26
- 2.3 Contribu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Research26-29
- Chapter 3. Research Data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29-35
- 3.1 Data Collection29-30
- 3.2 Analytical Framework30-35
- 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s35-62
- 4.1 Distribution of Adjectivisation in Chinese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35-38
- 4.2 Analysis of Adjectivisation in Chinese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38-54
- 4.2.1 Verb to Adjective38-48
- 4.2.2 Adverbial Group/Prepositional Phrase to Adjective48-51
- 4.2.3 Conjunction to Adjective51-52
- 4.2.4 Noun to Adjective52-54
- 4.3 Metaphorical Co-occurrence54-57
- 4.4 Demetaphorization57-59
- 4.5 Functions of Adjectivisation in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59-62
- 4.5.1 Function of Idiomaticity59-60
- 4.5.2 Function of Compactness60-62
- Chapter 5. Conclusion62-65
- 5.1 Major Findings62
- 5.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62-63
-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63-64
- 5.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64-65
- References65-69
- Appendix69-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升霞;;论隐喻中的“语法隐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娄琦;娄晓琳;张戈平;国洪丹;;语法隐喻的模块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3 吴剑锋;;隐喻·语法隐喻·认知[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华海燕;;人际语法隐喻与会话语篇分析[J];内江科技;2008年07期
5 王娟娟;;语篇语法隐喻具体体现形式的整合[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郭明周;董杰;;语法隐喻浅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李文秀;;英汉政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对比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8 张文清;朱宁;;语法隐喻的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高扬;;企业高管公开演讲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分析(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年10期
10 杨雪芹;;语法隐喻分类界限的模糊性[J];名作欣赏;2013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昌柳;;英汉人际语法隐喻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高贞;;名词化与语法隐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林芳;;从认知角度看英汉科技语言中的语法隐喻现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宇;;浅析用英语颜色词表达的情感现象中的语法隐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5 官晓勤;;语法隐喻中的名词化结构及其在语篇中的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罗瑞球;;隐喻与大学英语教学[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毛凡宇;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刘承宇;语法隐喻的功能—认知文体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高明强;新闻报导中语法隐喻的系统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霞;关于马丁的语篇语法隐喻分类的再思考[D];延边大学;2003年
2 何寅曦;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语法隐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张倩;《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于宏敏;语法隐喻在大学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代丽君;英语经典散文中概念语法隐喻的文体价值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黄丽娜;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红高粱家族》的英译[D];郑州大学;2015年
7 牛璐芳;《经济学人》中国专栏的语法隐喻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朱彤;中英文政治演讲中的语法隐喻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姚子萍;《爱玛》中人际语法隐喻探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10 吕敏敏;古诗英译中语法隐喻现象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会话中的形容词化语法隐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91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