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开/关”的不对称及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2 23:16
  汉语存在许多不对称现象,在词汇方面,反义词不对称尤为突出,本文就以“开”“关”二字为对象从词法、句法方面进行对比,在语义对比分析中,本文将作为词汇和作为语素的“开/关”分类论述,尽量做到“开/关”在充当同等语言单位的情况下进行对比,且运用转喻和隐喻的理论分析出“开”和“关”的语义特征,并由此进一步分析总结了二者组配的动宾结构的意象图式。本文在最后针对此类不对称现象,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教材编写建议和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中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现代汉语反义词不对称现象以及“开/关”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及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理论、目的和意义。本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一、从词法、句法以及其他层面对“开/关”对称不对称的情况进行探究,词法中涉及到义项、组配能力、使用频率等的考察分析,组配能力中用隐喻转喻理论分析“开/关”的语义特征,并总结出二者分别具有的意象图式。句法中涉及到句法成分、宾语语义类型及体标记附加情况。考察中,笔者发现在词法上,“开”都比“关”更具优势,即义项数量、词性数量远超过“关”,且组配能力也大于“关”,在二者搭配构成反义复合词时,也是呈现“开”前“关”后的构词顺序;...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汉语的不对称研究
        1.3.2 现代汉语反义词不对称的研究
        1.3.3 “开/关”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2章 “开/关”对称与不对称
    2.1 “开/关”词法上的不对称
        2.1.1 “开/关”义项的不对称
        2.1.2 “开/关”所构词汇的不对称
        2.1.3 “开/关”其他方面的不对称
    2.2 “开/关”在句法上的不对称
        2.2.1 “开/关”的句法成分
        2.2.2 “开/关+V”的句法分析
        2.2.3 “开/关+NP”的句法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开/关”不对称成因
    3.1 “开/关”语义演变路径的不对称
        3.1.1 “开”的语义演变路径
        3.1.2 “关”的语义演变路径
    3.2 “开/关”语法化程度不同
    3.3 语义适配性
    3.4 小结
第4章 “开/关”的对外汉语教材编排及教学策略
    4.1 “开/关”在对外汉语教材上的编排情况
    4.2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排建议
        4.2.1 词汇顺序及释义
        4.2.2 反义词练习题设置
    4.3 教师教学中的能动性及其教学策略
        4.3.1 教师的引导、补充
        4.3.2 多种教学法贯穿使用
    4.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乐观原则与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J]. 刘彬.  国际汉语学报. 2017(02)
[2]汉语不对称现象类型及其成因的潜显阐释[J]. 赵聪.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3]汉语“开心”与“关心”的认知理据——基于“开/关门”隐喻的拓展[J]. 颜力涛.  学术交流. 2016(04)
[4]对外汉语视域下的词义不对称现象[J]. 赵聪.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5]“开”和“关”的词义演变分析[J]. 周金雷.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2)
[6]“V开”的词汇化及“开”的语法化[J]. 马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11)
[7]整体与部分关系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表现及在汉语句法中的突显性[J]. 董秀芳.  世界汉语教学. 2009(04)
[8]说“开心”与“关心”[J]. 崔希亮.  中国语文. 2009(05)
[9]论词义的透明度[J]. 李晋霞,李宇明.  语言研究. 2008(03)
[10]“开始”、“结束”义词群的组合形态与阐释[J]. 刘禀诚,陈海伦.  汉语学习. 2007(05)

博士论文
[1]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D]. 崔维真.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 王冬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硕士论文
[1]反义词“快/慢”的不对称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 薛俊杰.广西大学 2016
[2]面向对外汉语专业的“多/少”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 刘静文.扬州大学 2015
[3]“内”与“外”的不对称与对外汉语教学[D]. 应姗姗.南昌大学 2014
[4]现代汉语近义动词“关、闭、合”区别性语义特征分析[D]. 戴晓霞.河北师范大学 2012
[5]现代汉语反向方位词的不对称现象研究[D]. 景波.黑龙江大学 2012
[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义词不对称原则研究[D]. 李慧.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7]反义词“早—晚”不对称的共时和历时考察[D]. 冯志峰.北京师范大学 2008
[8]“大小类”反义词有/无标记项在汉语及中介语词汇层面的不对称研究[D]. 陈艳华.北京语言大学 2007
[9]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 吴乐雅.南京师范大学 2006
[10]反义词群“好—坏”的组合情况及其不对称现象[D]. 段濛濛.北京语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32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932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6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