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语气词“啦”的意义、功能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0-12-23 01:01
  语气词“啦”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本论文尝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语气词“啦”的意义进行分类,总结每种类型“啦”的特点,再分析语气词“啦”在语用环境中的话语功能,最后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提出语气词“啦”的教学策略。所以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来源、意义和教学三个方面总结前人对于语气词“啦”的研究,以及本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部分,首先根据语气词“啦”在话语交际中的意义进行分类,其次,论文采用语义特征对比的方法得到语气词“啦”的“轻微抱怨”、“强调变化”、“劝慰劝止”、“表达强烈情感”、“弱化消极口气”和“亲切催促”等六类意义。第三部分,论文从语气词“啦”的使用语境进行分析,对语气词“啦”在这些语境中的功能进行验证,得出“啦”的“话语标记”、“弱化口气”、“负面信息关联”和“促进交际”等语用功能。第四部分,根据论文对语气词“啦”的分析,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给出“啦”的教学策略。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1.2 语气词“啦”的研究综述
        1.2.1 “啦”的产生研究
        1.2.2 “啦”的意义研究
        1.2.3 “啦”的教学研究
    1.3 研究方法、理论依据以及语料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依据
        1.3.3 语料来源
第2章 “啦”的语气类型、意义和特点
    2.1 表示轻微抱怨、不满、嗔怒
    2.2 表示强调变化
    2.3 表示劝慰、劝止
    2.4 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慨、惊奇、赞叹、愤怒)
    2.5 表示弱化消极信息
    2.6 表示亲切催促
第3章 从语篇角度谈“啦”的功能
    3.1 话语标记功能
    3.2 弱化口气功能
    3.3 负面信息关联功能
    3.4 促进交际功能
    3.5 小结
第4章 语气词“啦”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4.1 循序渐进
    4.2 关联性教学
    4.3 增加练习形式
    4.4 课本的灵活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气词“呢”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探究[J]. 王佳.  中华少年. 2018(07)
[2]初中语文语气词教学初探[J]. 赵晖.  中学语文. 2016(15)
[3]北京话语气词变异形式的互动功能——以“呀、哪、啦”为例[J]. 方梅.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2)
[4]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气词常见的偏误分析[J]. 陈光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S1)
[5]关于语气词语气义及口气义的思考[J]. 孙苹.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04)
[6]汉语疑问语气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 陈俊芳,郭雁文.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7]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回顾[J]. 林华勇.  汉语学习. 2003(01)
[8]论现代汉语语气副词[J]. 李梅.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05)
[9]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 冉永平.  外语研究. 2000(04)
[10]“了、呢、的”变韵说——兼论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的强弱两套发音类型[J]. 郭小武.  中国语文. 2000(04)

硕士论文
[1]语气词“啊、吧、呢、吗”的功能分析及教学设计[D]. 张蔚.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新加坡华语会话中“啦”多角度研究[D]. 张泠怡.广西大学 2015
[3]语气助词“啦”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 易娟.暨南大学 2014
[4]汉语语气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 杨艳.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2
[5]对外汉语中语气助词的教学研究[D]. 李锐.西北大学 2012
[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助词教学[D]. 董妍.黑龙江大学 2011
[7]汉语语气词的对外教学研究[D]. 管海英.新疆大学 2010
[8]对外汉语语气词教学初探[D]. 叶柳.湖南大学 2010
[9]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气词“吧”的研究与教学[D]. 李凌颖.广西大学 2008
[10]泰国学生汉语语气词习得偏误研究[D]. 刘培杰.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32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932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8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