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和方言音变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7 14:44
南和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部、晋语和冀鲁官话的过渡地带,方言属于晋语邯新片。南和方言的语流音变、特别是部分语法性轻声成分的弱化音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南和城关话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描写了南和方言的单字音系和连读变调规律,重点考察、分析了语法性轻声成分“儿”缀、“子”缀、助词“着、了、的、地、得”、方位后置词“上、里”、通用量词“个”的弱化音变表现、特点及规律,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儿”缀在南和方言中已通过持续弱化实现了与前字的合音(儿化),并形成[(?)r]、[ur]、[(?)(?)]三组儿化韵,儿化韵系统的归并程度高于普通话。第二,“子”缀和动态助词“着”的基本音同为[.t(?)],在语流中声母要随前字韵母发生变化,出现[.d(?)]、[.t?]、[.t(?)]三种变体。第三,动态助词“了”、“V+[.lei]着+处所词”结构中的“着[.lei]”、方位后置词“上”、“里”、结构助词“的、地、得”都有两个基本音,在语流中都有减音和增音两种音变类型,减音和增音条件及规律大体相当,并都有向合音发展的趋势。第四,“个”构成数量短语时读作轻声[.k(?)]或[.(?)];[.(?...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3. 关于调查情况的说明
第1章 南和县方言概况
1.1 南和县概况
1.2 南和方言概况
1.3 南和方言的单字音系
1.3.1 声母
1.3.2 韵母
1.3.3 声调
第2章 连读变调
2.1 重重型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2.2 重轻型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2.3 叠字型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2.4 轻声
2.4.1 轻声字的分类
2.4.2 轻声的语音特征
第3章 儿化和“子”缀的音变
3.1 儿化
3.1.1 “儿”缀的功能
3.1.2 儿化音变的特点
3.2 “子”缀的音变
3.2.1 “子”缀的功能
3.2.2 “子”缀的音变特点
第4章“着”、“了”、“着(在、到)”的音变
4.1 助词“着”的音变
4.1.1 “着”发生音变的语法成分
4.1.2 动态助词“着”的音变特点
4.2 助词“了”的音变
4.2.1 “了”发生音变的语法成分
4.2.2 助词“了”的音变特点
4.3 “V+[.lei]着+处所词”结构中“着[.lei]”的音变
4.3.1 “V+[.lei]+处所词”结构中的[.lei]的本字
4.3.2 “着[.lei]”音变的特点
第5章 “上”、“里”、“个”的音变
5.1 方位后置词“上”的音变
5.1.1 “上”发生音变的语法成分
5.1.2 方位后置词“上”的音变特点
5.2 方位后置词“里”的音变
5.2.1 “里”发生音变的语法成分
5.2.2 方位后置词“里”的音变特点
5.3 量词“个”的音变
第6章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音变
6.1 结构助词“的、地、得”音变的基本音及其由来
6.1.1 “的、地、得”的语法功能和基本音
6.1.2 南和方言“的、地、得”基本音的由来
6.2 “的、地、得”的音变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莱阳话的几种语音屈折形式[J]. 宫钦第,栾瑞波. 中国语文. 2010(02)
[2]河南方言中“个”的弱化与音系-句法协同[J]. 王银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3]商丘话的子尾[tei]及相关问题[J]. 张世方. 语言科学. 2008(05)
[4]菏泽方言中的语缀“的”[J]. 冯文娟.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5]音变研究的回顾和前瞻[J]. 陈忠敏. 民族语文. 2008(01)
[6]山东博山方言的子变韵及相关问题[J]. 陈宁. 方言. 2006(04)
[7]冀鲁官话的分区(稿)[J]. 刘淑学. 方言. 2006(04)
[8]河南浚县方言的子变韵[J]. 辛永芬. 方言. 2006(03)
[9]河北魏县方言与“着”有关的两个问题[J]. 吴继章. 语文研究. 2006(01)
[10]河南境内中原官话中的“哩”[J]. 郭熙. 语言研究. 2005(03)
博士论文
[1]河北方言中的“X-儿”形式研究[D]. 李巧兰.山东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邢台方言的语流音变[D]. 尚新丽.河北大学 2009
[2]淇县方言变韵研究[D]. 岳保红.中国人民大学 2008
[3]河北方言“个”读音研究[D]. 刘薇.河北师范大学 2008
[4]邢台县方言专题研究[D]. 陈江辉.河北大学 2007
[5]方位词“上”、“下”的意义及其演变[D]. 葛新.上海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03230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3. 关于调查情况的说明
第1章 南和县方言概况
1.1 南和县概况
1.2 南和方言概况
1.3 南和方言的单字音系
1.3.1 声母
1.3.2 韵母
1.3.3 声调
第2章 连读变调
2.1 重重型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2.2 重轻型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2.3 叠字型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2.4 轻声
2.4.1 轻声字的分类
2.4.2 轻声的语音特征
第3章 儿化和“子”缀的音变
3.1 儿化
3.1.1 “儿”缀的功能
3.1.2 儿化音变的特点
3.2 “子”缀的音变
3.2.1 “子”缀的功能
3.2.2 “子”缀的音变特点
第4章“着”、“了”、“着(在、到)”的音变
4.1 助词“着”的音变
4.1.1 “着”发生音变的语法成分
4.1.2 动态助词“着”的音变特点
4.2 助词“了”的音变
4.2.1 “了”发生音变的语法成分
4.2.2 助词“了”的音变特点
4.3 “V+[.lei]着+处所词”结构中“着[.lei]”的音变
4.3.1 “V+[.lei]+处所词”结构中的[.lei]的本字
4.3.2 “着[.lei]”音变的特点
第5章 “上”、“里”、“个”的音变
5.1 方位后置词“上”的音变
5.1.1 “上”发生音变的语法成分
5.1.2 方位后置词“上”的音变特点
5.2 方位后置词“里”的音变
5.2.1 “里”发生音变的语法成分
5.2.2 方位后置词“里”的音变特点
5.3 量词“个”的音变
第6章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音变
6.1 结构助词“的、地、得”音变的基本音及其由来
6.1.1 “的、地、得”的语法功能和基本音
6.1.2 南和方言“的、地、得”基本音的由来
6.2 “的、地、得”的音变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莱阳话的几种语音屈折形式[J]. 宫钦第,栾瑞波. 中国语文. 2010(02)
[2]河南方言中“个”的弱化与音系-句法协同[J]. 王银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3]商丘话的子尾[tei]及相关问题[J]. 张世方. 语言科学. 2008(05)
[4]菏泽方言中的语缀“的”[J]. 冯文娟.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5]音变研究的回顾和前瞻[J]. 陈忠敏. 民族语文. 2008(01)
[6]山东博山方言的子变韵及相关问题[J]. 陈宁. 方言. 2006(04)
[7]冀鲁官话的分区(稿)[J]. 刘淑学. 方言. 2006(04)
[8]河南浚县方言的子变韵[J]. 辛永芬. 方言. 2006(03)
[9]河北魏县方言与“着”有关的两个问题[J]. 吴继章. 语文研究. 2006(01)
[10]河南境内中原官话中的“哩”[J]. 郭熙. 语言研究. 2005(03)
博士论文
[1]河北方言中的“X-儿”形式研究[D]. 李巧兰.山东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邢台方言的语流音变[D]. 尚新丽.河北大学 2009
[2]淇县方言变韵研究[D]. 岳保红.中国人民大学 2008
[3]河北方言“个”读音研究[D]. 刘薇.河北师范大学 2008
[4]邢台县方言专题研究[D]. 陈江辉.河北大学 2007
[5]方位词“上”、“下”的意义及其演变[D]. 葛新.上海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03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0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