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1 07:32
  本论文主要从概念整合认知视角研究口译思维过程的意义协商原则及其认知运作机制。在此项研究中,口译思维过程指口译发生时的后台认知,聚焦正式会议交替传译(以下统称口译)所涉及的译员大脑思维的心智运作;意义协商亦称概念化协同运作,指口译心智运作的特殊意义构建,表征为涉及一系列复杂输入维度的概念整合思维。研究试图说明,通过意义协商机制运作,译员将动态感知的语言信息和交际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经验信息不断进行在线整合,获得一连串思维顿悟。截至目前,大多数针对口译思维过程的研究(如信息加工、脑神经、认知心理等)都是围绕口译程序的串行加工进行反复论证,而对于语言信息处理、记忆分析以及意图实现之间的概念接口与概念化方式尚缺乏系统描写,口译思维过程所蕴含的认知本质扑朔迷离。本研究以系统科学的自组织运动机理为整体观照,以Fauconnier&Turner(Fauconnier 1997;Fauconnier &Turner 1996,2002)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视点,结合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与认知科学中描述言语交际的相关原理,采用理论模式探讨与实据论证相结合的办法,考察口译思维过程中不易察觉...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


–1生活形式与参与者方式组织结构图

模型,概念整合,思维过程,空间


图 4 –1 口译思维过程意义协商概念整合模型1 中,基础空间是源语空间和感知空间,分别用 E(Effector)和 P(Pe境空间和关联空间是介入每次合成运作的输入空间,分ualization)和 R(Relevance)表示;来自源语空间、感知空间、语的相关概念经过跨空间映射与认知选择,向合成空间进行选择投该合成空间就是理解空间,用 U(即 Understanding)表示;在此US(即 Understanding Salience)表示,指理解概念突显;理解空空间共同作为输入空间,进行新一轮的概念合成,经过口译记忆延空间产生新生结构,该合成空间称作记忆空间,用 M(Memoriz成的概念突显用 MS(Memorizing Salience)表示,指记忆概念语境空间和关联空间的共同作用下,经过口译思维重构合成运作生结构,该合成空间就是译入语空间,用 R(Receptor)表示,突显用 RS(Reconstructing Salience)表示,指译入语重构产出概

知识结构,概念图,空间图,信息图


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译认知思维的源语空间可以涵盖 Lasswell 的交际传播模式中的 Who/communicato(谁,即信息发出者)以及 says what/message(说了什么,即话语信息)等内容信息,在此空间中,交际者和言语信息都是内化的概念内容。具体而言,口译概念整合的源语空间就是发言人的言语传播(delegate’s delivery of speech)中所包含的所有概念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知识结构,涉及源语的符号表征、文化表征、情感表征和语体表征,分别与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互动、源语所代表的社会背景、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源语所代表的信念、态度与意图以及源语表达的语体和发言风格相关。如下图(图 4 –2)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口译活动的语言游戏参与规则[J]. 梅德明,谌莉文.  外语教学. 2011(02)
[2]意义阐释与口译思维运作的主体间性:语言游戏视角[J]. 谌莉文,梅德明.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06)
[3]谈古训汉英口译的言效契合原则[J]. 谌莉文.  中国科技翻译. 2010(04)
[4]口译研究方法论—─口译研究的学科理论建构之二[J]. 仲伟合,王斌华.  中国翻译. 2010(06)
[5]论口译双重语境的认知构建:在场概念与不在场概念──以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使用的古训口译为例[J]. 谌莉文,王文斌.  中国翻译. 2010(06)
[6]口译研究的“名”与“实”——口译研究的学科理论建构之一[J]. 仲伟合,王斌华.  中国翻译. 2010(05)
[7]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J]. 胡开宝,陶庆.  中国翻译. 2010(05)
[8]口译思维理解中的前知识运作[J]. 谌莉文.  外语电化教学. 2010(04)
[9]高校英语专业口译能力评估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J]. 邬姝丽.  中国翻译. 2010(04)
[10]应用语言学思想:缘起、变化和发展[J]. 桂诗春.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03)

博士论文
[1]猜测与反驳[D]. 高彬.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57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57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a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