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会见记》之中的对偶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07:47
本篇论文是对哈密本回鹘文《弥勒会见记》中广泛运用的对偶词语言描写的研究。目的在于以语言学和修辞学原则叙述其语言规则与修辞运用。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一部长达27幕的古代维吾尔大型佛教剧本,在篇幅上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回鹘佛教文献只有《金光明经》,《玄奘传》等少数几部著作。它在研究古代维吾尔语言、文学、文化和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作为现存我国最早的回鹘文手抄本佛教文学巨作之一,不仅是我国维吾尔族的第一部剧本,同时也是我国各民族现存最早的剧本。它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维吾尔语中对偶词占词汇系统的重要部分。它在词汇意义方面或是以不同的形态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意义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并且对偶词的修辞作用与其他词汇成分相比更为突出。所以研究对偶词的语法形式以及这些语法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对维吾尔语修辞学分析尤其重要。《弥勒会见记》这部著作运用完美的艺术形式,形象而生动的古代维吾尔文学语言描绘了所有佛教徒们敬仰的未来救世主弥勒的生平事迹。谈到该著作的用词艺术不得不说的就是对偶词的运用。本文借鉴各位专家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了回鹘文哈密本《弥勒会见记》及其对偶词的语法特点与修辞作用。整篇论...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外文摘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维文目录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的语音研究[J]. 柳元丰.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2]《弥勒会见记》属于n-方言吗?[J]. 热孜娅·努日.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6(02)
[3]西域佛教戏剧对中国古代戏剧发展的贡献[J]. 郎樱. 民族文学研究. 2002(04)
[4]敦煌吐鲁番回鹘佛教文献与回鹘语大藏经[J]. 牛汝极. 西域研究. 2002(02)
[5]弥勒信仰在新疆的传布[J]. 季羡林. 文史哲. 2001(01)
[6]百年来回鹘文文学研究回顾[J]. 杨富学. 西域研究. 2000(04)
[7]中国最早佛教戏曲《弥勒会见记》考论[J]. 黎蔷. 中华戏曲. 1999(00)
[8]西域、敦煌文献所见回鹘之佛经翻译[J]. 杨富学. 敦煌研究. 1995(04)
[9]吐火罗文和回鹘文本《弥勒会见记》性质浅议[J]. 季羡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2)
[10]《弥勒会见记》形态辨析[J]. 沈尧. 戏剧艺术. 1990(02)
本文编号:3085682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外文摘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维文目录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的语音研究[J]. 柳元丰.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2]《弥勒会见记》属于n-方言吗?[J]. 热孜娅·努日.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6(02)
[3]西域佛教戏剧对中国古代戏剧发展的贡献[J]. 郎樱. 民族文学研究. 2002(04)
[4]敦煌吐鲁番回鹘佛教文献与回鹘语大藏经[J]. 牛汝极. 西域研究. 2002(02)
[5]弥勒信仰在新疆的传布[J]. 季羡林. 文史哲. 2001(01)
[6]百年来回鹘文文学研究回顾[J]. 杨富学. 西域研究. 2000(04)
[7]中国最早佛教戏曲《弥勒会见记》考论[J]. 黎蔷. 中华戏曲. 1999(00)
[8]西域、敦煌文献所见回鹘之佛经翻译[J]. 杨富学. 敦煌研究. 1995(04)
[9]吐火罗文和回鹘文本《弥勒会见记》性质浅议[J]. 季羡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2)
[10]《弥勒会见记》形态辨析[J]. 沈尧. 戏剧艺术. 1990(02)
本文编号:3085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8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