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31 19:25
重叠是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语法学界对重叠形式、重叠语义研究等的热度也一直未减,许多问题例如重叠形式的确定问题,“量”含义的增减问题等目前仍然未有一致定论,并且重叠式在每一个方言区也各有区域特色。正因如此,本文以晋语大同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尽可能的对大同方言重叠现象做出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分析。本文对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进行考察,对其构成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重叠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细致的共时描写,揭示出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独特之处,以期对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对大同的地理历史进行了简要概括,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尤其是晋语的相关研究做了相关综述,同时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做出了阐释,并对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以及对语料来源及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对大同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形式进行了划分,为突出大同方言特殊重叠的形式,我们从四各方面加以考察:1.完全重叠;2.不完全重叠;3.关于词缀重叠式;4.儿化与重叠。完全重叠以AA式为典型,是以词根为单音语素为基础而形成的重叠式,像诸如AABB式、ABAB式是以词根为双音节语...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大同的地理历史沿革
(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结构、语义、功能
(三)晋方言关于形容词重叠研究
(四)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
(五)范围、语料来源及方法
一、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
(一)完全重叠
(二)不完全重叠
(三)小结
二、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语法功能
(一)重叠与句法成分
(二)重叠与副词
(三)小结
三、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的语义特征
(一)“量”性特征
(二)生动性特性
(三)评价性特征
(四)能动性特征
(五)小结
四、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的动因
(一)韵律和谐
(二)表达生动性需求
(三)表量化需求
(四)语言主观性与主观化
(五)语言接触的影响
(六)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西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地理类型与主观性[J]. 白云,杨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论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李劲荣,陆丙甫. 语言研究. 2016(04)
[3]山西大同方言“圪”缀词探微[J]. 周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3)
[4]山西榆社方言重叠式形容词考察[J]. 史秀菊,乔慧芬.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5]大同方言的常用入声词缀探析[J]. 刘洋. 甘肃高师学报. 2014(06)
[6]晋语形容词的重叠过程[J]. 郝红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7]大同方言单音节形容词AA儿式和ABB式的连调式分析[J]. 白静茹. 晋中学院学报. 2008(05)
[8]ABB式形容词的构成方式[J]. 李劲荣.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对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表轻微程度的重新审视[J]. 陈光.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1)
[10]试谈韵律与某些双音词的形成[J]. 王云路. 中国语文. 2007(03)
硕士论文
[1]大同县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 张晓玲.云南师范大学 2017
[2]绥德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研究[D]. 雷闪.陕西师范大学 2017
[3]山西方言重叠研究[D]. 尹国梁.山西大学 2016
[4]长治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 陈凯敏.喀什大学 2015
[5]大同方言的儿化词研究[D]. 潘栖.辽宁师范大学 2014
[6]应县方言词汇研究[D]. 孔小丽.江西师范大学 2013
[7]邯郸工程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 刘延越.河北师范大学 2013
[8]现代汉语AABB重叠式状态词研究[D]. 杨柳.扬州大学 2012
[9]山西右玉方言重叠式研究[D]. 林静.山西大学 2011
[10]山西大同方言的实词研究[D]. 刘静.广西民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08832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大同的地理历史沿革
(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结构、语义、功能
(三)晋方言关于形容词重叠研究
(四)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
(五)范围、语料来源及方法
一、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
(一)完全重叠
(二)不完全重叠
(三)小结
二、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语法功能
(一)重叠与句法成分
(二)重叠与副词
(三)小结
三、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的语义特征
(一)“量”性特征
(二)生动性特性
(三)评价性特征
(四)能动性特征
(五)小结
四、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的动因
(一)韵律和谐
(二)表达生动性需求
(三)表量化需求
(四)语言主观性与主观化
(五)语言接触的影响
(六)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西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地理类型与主观性[J]. 白云,杨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论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李劲荣,陆丙甫. 语言研究. 2016(04)
[3]山西大同方言“圪”缀词探微[J]. 周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3)
[4]山西榆社方言重叠式形容词考察[J]. 史秀菊,乔慧芬.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5]大同方言的常用入声词缀探析[J]. 刘洋. 甘肃高师学报. 2014(06)
[6]晋语形容词的重叠过程[J]. 郝红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7]大同方言单音节形容词AA儿式和ABB式的连调式分析[J]. 白静茹. 晋中学院学报. 2008(05)
[8]ABB式形容词的构成方式[J]. 李劲荣.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对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表轻微程度的重新审视[J]. 陈光.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1)
[10]试谈韵律与某些双音词的形成[J]. 王云路. 中国语文. 2007(03)
硕士论文
[1]大同县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 张晓玲.云南师范大学 2017
[2]绥德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研究[D]. 雷闪.陕西师范大学 2017
[3]山西方言重叠研究[D]. 尹国梁.山西大学 2016
[4]长治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 陈凯敏.喀什大学 2015
[5]大同方言的儿化词研究[D]. 潘栖.辽宁师范大学 2014
[6]应县方言词汇研究[D]. 孔小丽.江西师范大学 2013
[7]邯郸工程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 刘延越.河北师范大学 2013
[8]现代汉语AABB重叠式状态词研究[D]. 杨柳.扬州大学 2012
[9]山西右玉方言重叠式研究[D]. 林静.山西大学 2011
[10]山西大同方言的实词研究[D]. 刘静.广西民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08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20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