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所指示与所指谓的同义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14:14

  本文关键词:基于所指示与所指谓的同义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每种语言都有数量庞大的同义词。同义词的区分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种类繁多的同义词为人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供了更多的词汇选择,同时,这些具有相似意义、构造和用法的词也给人们的选择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清晰、明确的同义词划分是词汇学习的基本能力也是提高类似阅读,口语和写作等其他技能的关键。同义词的明确划分非常困难,人们很难发现同义词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异,以至于有些人认为同义词可以随意互换使用,这也就导致他们难以选择最准确、最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由此而引发的许多语言上的误解和误用也是很难避免的。传统的同义词研究更多的依赖权威词典提供的同义词的定义,而没有充分关注他们如何成为同义词以及它们拥有什么样的意义关系;同义词的区分也仅从词汇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很少有人能将作为符号意指过程的三个维度之一的语用学用于同义词的研究。对同义词的意义关系研究,也仅限于基于语料库探讨一组或几组特定同义词的意义关系,而没有对同义词进行全面的分析。符号学理论的发展为同义词辨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致力于探讨基于所指示与所指谓的同义词的意义关系,分别从符号意指的三个维度:语义学、句法学以及语用学,依据同义词的所指示与所指谓、同义词的语义成分、同义词的解释者和语境挖掘同义词的内在关系,并依据同义词的意义关系为同义词做一个更为全面和精确地分类。与之前的同义词研究相比,本文作者试着站在符号学的高度,引入语用学的观点,充分考虑解释者和语境在同义词意义关系中的作用,这也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理论扩展。符号意指过程是将符号解释为符号所指对象的过程,符号意指过程涉及三个要素:符号媒介,所指谓和解释项。它最初由皮尔斯提出,后来由莫里斯继承和发展起来。莫里斯将符号意指划分成三个维度:句法维度,语义维度和语用维度。句法维度处理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维度涉及符号及其所指关系,语用维度包含符号及其解释者之间的关系。这些术语明确了传统观念中没有指明的因素,那就是符号因某人而指称某物。作为符号意指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所指谓不是一个事物,而是一种或一类所指对象,在这一种或一类所指对象中有可能会有很多,或者只有一个,或者没有成员;所指示是指一类所指对象中实际存在的成员。研究发现,同义词具有相同的所指示或者相同的所指谓,具有相同所指示的同义词,有相同的语义成分,并且在任何情况下语义都对等;具有相同所指谓的同义词,语义成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并且只适用于部分场合。依据语义成分的差异,同义词可分为概念同义词和关联同义词;由于解释者语用场合的复杂,同义词又可分为人际型同义词和语际型同义词。人际型同义词带有解释者的个性特征,语际型形容词主要来自语言的修辞性使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一方面论证了基于所指示与所指谓的研究在同义词辨析中行之有效,一方面旨在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一种同义词辨析的新视角。基于所指示与所指谓的同义词辨析对于传统同义词辨析方法是一种重要补充。基于所指示与所指谓的同义词辨析自然也具有重要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同义词 所指示 所指谓 意义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3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2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13
  • 1.3 Methodology of the Present Study13
  • 1.4 The Innovation of the Thesis13-14
  • 1.5 General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4-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6
  • 2.1 Definition of Synonyms15-16
  • 2.2 Classification of Synonyms16-19
  • 2.3 The Literature Review19-25
  • 2.3.1 Study of Synonyms Abroad20-24
  • 2.3.2 Study of Synonyms at Home24-25
  • 2.4 Conclusion25-26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26-50
  • 3.1 Designatum and Denotatum26-27
  • 3.2 Evolution of Designatum and Denotatum27-46
  • 3.2.1 Reference and Referent27-32
  • 3.2.2 Denoting32-36
  • 3.2.3 Referring36-37
  • 3.2.4 Signifier and Signified37-40
  • 3.2.5 Interpretant and Object40-44
  • 3.2.6 Designatum and Denotatum44-46
  • 3.3 Designatum and Denotatum in Semiosis46-48
  • 3.4 Conclusion48-50
  • Chapter Four An Analysis of Synonyms Based on Designatum and Denotatum50-71
  • 4.1 Semantic Analysis of Synonyms Based on Designatum and Denotatum52-58
  • 4.1.1 Designatum and Denotatum of Synonyms52-54
  • 4.1.2 Sense Relation of Synonyms54-57
  • 4.1.3 Classification of Synonyms57-58
  • 4.2 Syntactic Analysis of Synonyms Based on Designatum and Denotatum58-62
  • 4.2.1 Componential Analysis of Synonyms58-59
  • 4.2.2 Sense Relation of Synonyms59-61
  • 4.2.3 Classification of Synonyms61-62
  • 4.3 Pragmatic Analysis of Synonyms Based on Designatum and Denotatum62-69
  • 4.3.1 Interpreter and Context of Synonyms64-65
  • 4.3.2 Sense Relation of Synonyms65-67
  • 4.3.3 Classification of Synonyms67-69
  • 4.4 Conclusion69-71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71-75
  • 5.1 The Scholastic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Thesis71-72
  • 5.2 Problems and Future Studies72-73
  • 5.3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73-75
  • Bibliography75-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80-82
  • Acknowledgements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奎;;“个体”何以成为一个问题——从指谓分析法看[J];求是学刊;2013年04期

2 屠友祥;符号的空洞性与充实性[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6期

3 王道君,姜成林;语词意义的三种样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4 然;;朋友告诉的并不是奢望——《朋友告诉你》读后[J];小说评论;1990年03期

5 徐长福;;意义分析与指谓异质性[J];理论探讨;2009年04期

6 张梦井;论三级指谓的语义特征[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徐长福;;何谓异质性?——从定义的指谓分析来看[J];求是学刊;2013年04期

8 胡家祥;“情”的字义转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徐长福;;论一阶谓[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5期

10 李志敏;“支那”名号涵义及指谓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婷;基于所指示与所指谓的同义词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所指示与所指谓的同义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5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