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状态变化动词论元实现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04:11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状态变化动词论元实现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状态变化动词在语言学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关于英语状态变化动词的研究主要是理论探索,缺少实证研究。而且,对于汉语状态变化动词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以Rappaport Levin (1998)的事件结构理论为基础,对英汉语状态变化动词的论元实现做对比研究。本文从Levin(1993)对英语状态变化动词的分类中选取了五个内因状态变化动词和七个外因状态变化动词,而后找出合适的汉语相对应动词,来探究两种语言之间内外因状态变化动词的及物用法,以及在内因和外因作用下,两种语言之间状态变化动词论元实现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为:(1)研究英汉语之间内因状态变化动词和外因状态变化动词的及物用法;(2)探究在内部和外部成因下英语和汉语状态变化动词的论元实现异同。本文采取了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和现代汉语语料库中选择语料,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状态变化动词的及物用法以及两种语言在内部使因和外部使因下的论元实现问题。根据McKoon and Marfarland (2000)对英语状态变化动词的分析,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不及物句子的主语、及物句子的宾语和及物句子的主语。在进行分析时,每个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被分为五类:人造物、自然物、身体部位、有生命的物体和抽象物。然后研究结合事件结构的理论来分析统计的结果。本文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1)及物用法是否出现在内因状态变化动词句子之中?英语和汉语内因状态变化动词的及物用法是否有差别?(2)英语和汉语内因状态变化动词在论元实现上有何异同?(3)英语和汉语外因状态变化动词在论元实现上有何异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英语内因状态变化动词的确会出现在及物句子中,但是汉语内因状态变化动词没有及物性用法;(2)关于英汉语内因状态变化动词的比较,只需研究不及物动词的主语。研究结果为英语倾向于把人造物和自然物作为不及物动词的主语,但是汉语倾向于比喻用法,即主语是抽象的东西;(3)关于英汉语外因状态变化动词的比较,在不及物句子的主语方面英汉语之间并无显著差别,但在及物句子的宾语和主语方面,一些类别的某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英语比汉语更倾向于把身体部位作为及物句子的宾语,而且更多使用有生命的物体作为及物句子的主语。根据数据本文得出的结论有:(1)英语内因状态变化动词有及物用法,而汉语内因状态变化动词并没有;“腐蚀”和“侵蚀”被认为是外因状态变化动词,而非内因状态变化动词;“结冰”被认为是内因状态变化动词而非外因状态变化动词;(2)由于两种语言结构和用法的不同,英语和汉语状态变化动词有着不同的及物用法,以及在内因和外因条件下不同的论元实现。本文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英汉语状态变化动词的习得提供一些启示,并且还给语言学习者在英语和汉语状态变化动词的翻译上提供一些建议。比如英语和汉语状态变化动词之间没有完美的对等翻译。本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的主题,而后详述了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之前对英汉状态变化动词的研究,以便总结出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三章为理论框架,主要对事件结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四章,我们陈述了研究的设计,包括研究问题、数据收集以及数据分析步骤。第五章主要详述了研究结果和对研究结果的讨论。第六章为研究结论,包括主要研究发现、研究启示和局限性,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对比研究 论元实现 事件结构 状态变化动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H31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8
- 摘要8-13
- List of Abbreviations13-14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4-18
- 1.1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14-15
- 1.2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5-16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6-18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8-24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English COS Verbs18-20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Chinese COS Verbs20-22
- 2.3 Contrastive Stud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OS Verbs22-23
- 2.4 Originality of the Research23-24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The Event Structure Theory24-29
- 3.1 Introduction24-25
- 3.2 The Basic Elements of Verb Meanings25-26
- 3.3 Projection of Eventuality on Argument Realization26-28
- 3.4 The Event Structure of COS Verbs28-29
- Chapter 4 Methodology29-33
- 4.1 Research Questions29
- 4.2 Data Collection29-31
- 4.3 Procedure of Analysis31-33
- Chapter 5 Results and Discussion33-60
- 5.1 Transitive Us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S verbs33-39
- 5.1.1 Transitive Uses of Internally Caused COS Verbs in English and Chinese35-36
- 5.1.2 Transitive Uses of Externally Caused COS Verbs in English and Chinese36-38
- 5.1.3 Summary38-39
- 5.2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Argument Realization39-58
- 5.2.1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nternally Caused COS Verbs40-45
- 5.2.2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xternally Caused COS Verbs45-57
- 5.2.3 Discussion on the Results57-58
- 5.3 Summary58-60
- Chapter 6 Conclusion60-64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60-61
- 6.2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61-62
- 6.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62-64
- References64-68
- Publication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红霞;李福印;;状态变化事件与实现事件的概念界定[J];外语教学;2015年01期
2 王永利;韩景泉;;特征分析下非宾格结构的生成机制研究[J];外语教学;2014年06期
3 王文斌;罗思明;刘晓林;于善志;;英汉作格动词语义、句法及其界面比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3期
4 汪兴富;Mark Davies;刘国辉;;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英语教学与研究的良好平台[J];外语电化教学;2008年05期
5 曾立英;;作格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7年04期
6 莫俊华;;基于语料库的非宾格动词被动化的原因分析——兼与HiroyukiOshita博士商榷[J];外语教学;2006年06期
7 曾立英;杨小卫;;从“作格”角度谈主语系统的选择[J];汉语学报;2005年04期
8 潘海华,韩景泉;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9 刘晓林;也谈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谢应光;英语状态变化动词语义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t
本文编号:342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4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