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贾汪方言语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00:44
贾汪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北部,贾汪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洛徐片。本文以江苏贾汪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对贾汪区境内8个乡镇街道方言情况进行田野调查并记录,总结出贾汪方言音系特点,最后对声母、韵母等方面一些特点进行深入的描写分析。同时结合周边方言语音的研究资料,试图描写出贾汪方言语音演变规律。本文共分为五章,核心部分在第二章至第四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包括贾汪区地理环境、历史行政沿革的概况以及有关贾汪方言的研究综述,同时还包含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材料来源。第二章,贾汪方言音系及特征。本章总结了贾汪方言的音系,并从声母、韵母、声调的角度简要概括贾汪方言音韵特点,对贾汪方言音系进行整体认识。第三章,贾汪方言声母的有关特点。本章选取贾汪方言声母的一些特点,重点介绍古知庄章组字声母、影疑母字声母在贾汪方言中的演变,并对其中知庄章声母读为唇齿音,影疑母读为浊擦音现象进行讨论与分析。第四章,贾汪方言韵母的有关特点。本章选取贾汪方言韵母的一些特点,主要介绍贾汪方言韵母的文白异读、以及古阳声韵的演变情况,并对其中鼻化韵现象进行原因分析。第五章,结语。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贾汪行政区划图
????路治?阶椋?筇宸治???章一组为舌叶音,知二庄一组为卷舌音。事实上,两派学者在一点的看法上是一致的,即都认同《中原音韵》中“知二庄”和“知三章”声母字音的对立。“合一派”将知庄章声母字的对立归结为是否有[i]介音,声母的不同只是因介音的不同而产生的条件式互补的音位变体,因此是一个音位;“两分派”则强调两组音在音值上的差异。目前来看,“合一派”逐渐成为主流观点。根据王力(1957)的说法,将《广韵》知、庄、章三组音分别拟为[]组、[t]组、[t]组,知庄章三组的分合情况可以概括为如下所示:图3-1王力《广韵》知庄章组声母分合情况在现代普通话中,读[ts]组声母的大部分是精组洪音字,而精组在细音前发生颚化读为[t]组音,与见组细音字合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分尖团”,只有少部分庄组字声母也读[ts]组。这是因为在上古汉语语音研究中一直都有关于“照二(庄组)归精”的讨论,即认为上古汉语中的庄组和精组合一。王力(1988)先生对此的解释是“照系二等和三等在《广韵》反切中区别甚严,这不是偶然的。在上古语音系统中,照系二等(庄初崇山)和精系相近,三等(章昌船书禅)和知系(即端系)相近。有了这个历史渊源,庄初崇山到后来虽然有一部分并到章昌船书去了,还剩下一部分字并到精清从心里来。分化的条件不很清楚,但是有一种现象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只有庄初崇山变成ts、ts、s,没有章昌船书禅变的ts、ts、s。”也就是说,照二(庄组)在上古汉语里与精组可以合为一组,而到了《广韵》时期,分化成了两组不同的声母。正如王力先生所说,虽然普通话中也有一部分庄组声母读为[ts]组音的情况,但毕竟是少数,用这种分析尚可解释,我们把这种解释放在贾汪方言中,就会发现,贾汪方言庄组与精组的分化情况还要
18分时而合的变化显然不符合语音发展的规律,因此不能直接用王力先生的观点来解释贾汪方言。乔秋颖(1999)对徐州话照二与精组的分合情况作了如下的假说:图3-2徐州话照二和精组分合情况上古时期徐州方言精组和照组是为一组,中古时期照二(庄组)与精组相近合为一组,到了近代照二与精组分化,现代以后,精组发生了细音前颚化为[t]组声母,洪音前依然读[ts]组;照二(庄组)由于现代汉语中与庄组相拼都为洪音字,因此发生同样的条件音变,读为[ts]组。但与合口呼相拼时,受到韵母[u]介音的影响,[u]是后高元音,发音部位靠后,与[ts]组声母相拼时声母容易受到其影响发音部位后移,由舌尖前音变为舌尖后音,因此变为[t]组音,最终形成现代徐州方言中照组和精组的情况。3.1.3部分知系字读唇齿音声母的例外情况(1)现象分析上文提到,贾汪方言中古知庄章组字除了读为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还有一部分今普通话中读为擦音声母的字,在贾汪方言中读为唇齿音[f]的例外情况:表3-6贾汪方言知庄章组字读为唇齿音的例外声母韵摄开合例字读音庄组生止摄合三水fe流摄合二漱fu山摄合二闩f合二拴f合二涮f合二刷fa宕摄开三霜f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方言地理学视角下城乡方言接触现象分析——以徐州市、铜山县方言韵母鼻音同化为例[J]. 王海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2]徐州方言的连读变调[J]. 彭如雪,乔秋颖. 语文学刊. 2016(09)
[3]古入声韵在《徐州十三韵》中的消变轨迹研究[J]. 燕宪俊.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2)
[4]江苏邳州方言来自古庄章组的f声母[J]. 冯青青.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5]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J]. 张燕芬. 语言研究. 2012(04)
[6]徐州市、铜山县方言声母语流音变的方言地理学考察[J]. 王海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07)
[7]地理变化对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江苏邳州方言为例[J]. 苏晓青,许井岗.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8]江苏东北部多方言交界地区入声的演变类型[J]. 苏晓青.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9]从昌徐型看官话方言间的近缘关系[J]. 桑宇红. 语文研究. 2011(04)
[10]借助母语方言判定古入声字——以徐州话为例[J]. 王海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博士论文
[1]苏北方言语音研究[D]. 冯青青.北京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磁县方言语音研究[D]. 汪菁.天津师范大学 2018
[2]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徐州方言研究[D]. 张春秀.江苏师范大学 2014
[3]徐州贾汪方言研究[D]. 刘宁波.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睢宁方言语音研究[D]. 马宏.西北师范大学 2012
[5]徐州汴塘话音系研究[D]. 阚桂英.四川师范大学 2008
[6]徐州及洪洞、洛阳、郑州、金乡方言的比较研究[D]. 朱晶松.广西大学 2004
[7]徐州市区方言研究[D]. 周梅.苏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7839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贾汪行政区划图
????路治?阶椋?筇宸治???章一组为舌叶音,知二庄一组为卷舌音。事实上,两派学者在一点的看法上是一致的,即都认同《中原音韵》中“知二庄”和“知三章”声母字音的对立。“合一派”将知庄章声母字的对立归结为是否有[i]介音,声母的不同只是因介音的不同而产生的条件式互补的音位变体,因此是一个音位;“两分派”则强调两组音在音值上的差异。目前来看,“合一派”逐渐成为主流观点。根据王力(1957)的说法,将《广韵》知、庄、章三组音分别拟为[]组、[t]组、[t]组,知庄章三组的分合情况可以概括为如下所示:图3-1王力《广韵》知庄章组声母分合情况在现代普通话中,读[ts]组声母的大部分是精组洪音字,而精组在细音前发生颚化读为[t]组音,与见组细音字合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分尖团”,只有少部分庄组字声母也读[ts]组。这是因为在上古汉语语音研究中一直都有关于“照二(庄组)归精”的讨论,即认为上古汉语中的庄组和精组合一。王力(1988)先生对此的解释是“照系二等和三等在《广韵》反切中区别甚严,这不是偶然的。在上古语音系统中,照系二等(庄初崇山)和精系相近,三等(章昌船书禅)和知系(即端系)相近。有了这个历史渊源,庄初崇山到后来虽然有一部分并到章昌船书去了,还剩下一部分字并到精清从心里来。分化的条件不很清楚,但是有一种现象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只有庄初崇山变成ts、ts、s,没有章昌船书禅变的ts、ts、s。”也就是说,照二(庄组)在上古汉语里与精组可以合为一组,而到了《广韵》时期,分化成了两组不同的声母。正如王力先生所说,虽然普通话中也有一部分庄组声母读为[ts]组音的情况,但毕竟是少数,用这种分析尚可解释,我们把这种解释放在贾汪方言中,就会发现,贾汪方言庄组与精组的分化情况还要
18分时而合的变化显然不符合语音发展的规律,因此不能直接用王力先生的观点来解释贾汪方言。乔秋颖(1999)对徐州话照二与精组的分合情况作了如下的假说:图3-2徐州话照二和精组分合情况上古时期徐州方言精组和照组是为一组,中古时期照二(庄组)与精组相近合为一组,到了近代照二与精组分化,现代以后,精组发生了细音前颚化为[t]组声母,洪音前依然读[ts]组;照二(庄组)由于现代汉语中与庄组相拼都为洪音字,因此发生同样的条件音变,读为[ts]组。但与合口呼相拼时,受到韵母[u]介音的影响,[u]是后高元音,发音部位靠后,与[ts]组声母相拼时声母容易受到其影响发音部位后移,由舌尖前音变为舌尖后音,因此变为[t]组音,最终形成现代徐州方言中照组和精组的情况。3.1.3部分知系字读唇齿音声母的例外情况(1)现象分析上文提到,贾汪方言中古知庄章组字除了读为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还有一部分今普通话中读为擦音声母的字,在贾汪方言中读为唇齿音[f]的例外情况:表3-6贾汪方言知庄章组字读为唇齿音的例外声母韵摄开合例字读音庄组生止摄合三水fe流摄合二漱fu山摄合二闩f合二拴f合二涮f合二刷fa宕摄开三霜f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方言地理学视角下城乡方言接触现象分析——以徐州市、铜山县方言韵母鼻音同化为例[J]. 王海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2]徐州方言的连读变调[J]. 彭如雪,乔秋颖. 语文学刊. 2016(09)
[3]古入声韵在《徐州十三韵》中的消变轨迹研究[J]. 燕宪俊.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2)
[4]江苏邳州方言来自古庄章组的f声母[J]. 冯青青.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5]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J]. 张燕芬. 语言研究. 2012(04)
[6]徐州市、铜山县方言声母语流音变的方言地理学考察[J]. 王海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07)
[7]地理变化对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江苏邳州方言为例[J]. 苏晓青,许井岗.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8]江苏东北部多方言交界地区入声的演变类型[J]. 苏晓青.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9]从昌徐型看官话方言间的近缘关系[J]. 桑宇红. 语文研究. 2011(04)
[10]借助母语方言判定古入声字——以徐州话为例[J]. 王海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博士论文
[1]苏北方言语音研究[D]. 冯青青.北京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磁县方言语音研究[D]. 汪菁.天津师范大学 2018
[2]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徐州方言研究[D]. 张春秀.江苏师范大学 2014
[3]徐州贾汪方言研究[D]. 刘宁波.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睢宁方言语音研究[D]. 马宏.西北师范大学 2012
[5]徐州汴塘话音系研究[D]. 阚桂英.四川师范大学 2008
[6]徐州及洪洞、洛阳、郑州、金乡方言的比较研究[D]. 朱晶松.广西大学 2004
[7]徐州市区方言研究[D]. 周梅.苏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7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49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