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频率副词“再”“又”的语用及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9 21:35
  频率副词“再”和“又”的用法较为复杂,两者虽然相似,但也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二者在动态交际中所具有的意义,这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理解和使用这两个词时存在偏误,也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教学的重难点。因此,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再”和“又”的用法及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时存在的偏误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意义、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其中,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关于“再”和“又”的研究主要包括本体和应用两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再”“又”的语用分析。语用包含面较广,这里主要以范晓学者的语用平面观为理论指导,结合语料,对“再”和“又”在时态意义、褒贬意义、句类选择、语境选择方面具有的语用特点进行了探讨。“再”和“又”在具体运用中表达时态意义时有不同的分工,“再”多数情况下表示将来的时态意义,“又”多表示过去的时态意义,但在一定条件下,“再”有时可以表示过去时态,“又”也可以表示将来时态;在褒贬意义的表达上,“再”多数情况下具有褒义色彩,“又”具有贬义色彩,但在一定情况下,两个词的褒贬意义会发生变化;在句类的选择上,“再”可以进入祈使句和感叹句,...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和意义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再”“又”的本体研究
        二、“再”“又”的应用研究
    第三节 语料来源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再”“又”的语用分析
    第一节 “再”“又”的时态意义
        一、“再”的时态意义
        二、“又”的时态意义
    第二节 “再”“又”的褒贬意义
        一、“再”的褒贬意义
        二、“又”的褒贬意义
    第三节 “再”“又”的句类选择
        一、“再”的句类选择
        二、“又”的句类选择
    第四节 “再”“又”的语境选择
        一、“再”的语境选择
        二、“又”的语境选择
第三章 预科生使用“再”“又”的偏误分析
    第一节 预科生使用“再”“又”的偏误情况统计分析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二、“再”“又”的偏误数据统计
        三、“再”“又”的偏误题目分析
    第二节 预科生使用“再”“又”的偏误原因分析
        一、维吾尔语负迁移
        二、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
        三、回避策略的使用
        四、课堂缺乏语用知识讲解
    第三节 预科生使用“再”“又”的偏误纠正建议
        一、学习建议
        二、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汉语中单音节重复副词“再、又、还、也”的研究[J]. 吕阳阳.  语文学刊. 2014(01)
[2]“再”、“还”重复义与动词性词语的“有界”、“无界”[J]. 祝东平.  汉语学习. 2010(05)
[3]“再”与“还”[J]. 张宝胜.  对外汉语研究. 2008(00)
[4]试谈“还”和“又”的反问用法[J]. 殷树林.  南开语言学刊. 2008(01)
[5]释“还、再、又”[J]. 陈立民,张燕密.  语言研究. 2008(03)
[6]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语用知识的合理利用[J]. 陈作宏.  民族教育研究. 2004(01)
[7]“再”、“还”、“又”重复义的比较研究[J]. 姜华华.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2(04)
[8]“再”、“还”、“又”重复义的比较研究[J]. 姜华华.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2 (04)
[9]母语为英语者习得“再”、“又”的考察[J]. 李晓琪.  世界汉语教学. 2002(02)
[10]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 沈家煊.  中国语文. 2001(06)

硕士论文
[1]汉语副词“还、又、再”与泰语“IK”和其他对应词语比较研究及偏误分析[D]. 欧丽萍(Ms. Woraphan Aosakul).浙江大学 2011
[2]“还、再、又、也”重复义的比较与二语习得的偏误分析[D]. 毛婧雅.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外国留学生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偏误分析[D]. 李彦泽.辽宁师范大学 2011
[4]外国留学生“再”之习得研究及偏误分析[D]. 刘倩.曲阜师范大学 2010
[5]越南学生汉语频率副词习得研究[D]. 寇美睿.广西民族大学 2009
[6]副词“还、也、又、再”的重复义研究[D]. 刘建华.延边大学 2007
[7]基于统计的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 何淑冰.南京师范大学 2006
[8]日本留学生对“还”“又”“再”的使用状况分析[D]. 盐见亮太.辽宁师范大学 2005
[9]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 邹海清.上海师范大学 2005
[10]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 丁淑娟.延边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15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715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f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