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汉语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0 01:16
  关于予夺不明义的双及物结构,前人已有论述,研究角度不尽相同,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论著来研究这一类歧义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把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按照动词的不同语义分为三类:交换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分离目的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整体位移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文章分别阐述三类结构中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动词歧义程度不均衡的现象,歧义消失的条件,排除歧义的方法。通过分析这三类结构总结出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与给予义双及物结构、取得义双及物结构的不同之处,并从三类结构的内部比较中,得出几点结论。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并对问卷调查的方法与目的、调查结果以及调查的不足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交换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具体包括交换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交换义动词的歧义程度分析,交换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消失的条件以及交换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排除的方法。 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分离目的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具体包括分离目的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分离目的义动词的...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1.4 问卷调查
        1.4.1 调查方法与调查目的
        1.4.2 调查结果
        1.4.3 调查的不足
第二章 交换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
    2.1 交换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的原因分析
        2.1.1 交换义动词的语义特征
        2.1.2 交换义双及物歧义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2.1.3 交换义双及物歧义结构的语用特征
    2.2 交换义动词的歧义程度分析
    2.3 交换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消失的条件
    2.4 交换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排除的方法
        2.4.1 加标记
        2.4.2 语境
第三章 分离目的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
    3.1 分离目的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的原因分析
        3.1.1 分离目的义动词的语义特征
        3.1.2 分离目的义双及物歧义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3.1.3 分离目的义双及物歧义结构的语用特征
    3.2 分离目的义动词的歧义程度分析
    3.3 分离目的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消失的条件
    3.4 分离目的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排除的方法
        3.4.1 加标记
        3.4.2 语境
第四章 整体位移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
    4.1 整体位移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的原因分析
        4.1.1 整体位移义动词的语义特征
        4.1.2 整体位移义双及物歧义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4.1.3 整体位移义双及物歧义结构的语用特征
    4.2 整体位移义动词的歧义程度分析
    4.3 整体位移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消失的条件
    4.4 整体位移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排除的方法
        4.4.1 加标记
        4.4.2 语境
    4.5 其它特殊的动词
第五章 结语
    5.1 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与给予义、取得义双及物结构的比较
    5.2 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的内部比较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与双宾句相关的两个问题——兼论“描写”与“解释”的关系[J]. 张宝胜.  汉语学报. 2006(02)
[2]论元结构和句式结构互动的动因、机制和条件——表达精细化对动词配价和句式构造的影响[J]. 袁毓林.  语言研究. 2004(04)
[3]影响予夺不明双宾句语义理解的因素[J]. 卢建.  中国语文. 2003(05)
[4]制约夺事成分句位实现的语义因素[J]. 张国宪.  中国语文. 2001(06)
[5]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 刘丹青.  中国语文. 2001(05)
[6]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J]. 徐盛桓!475001开封.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02)
[7]说“偷”和“抢”[J]. 沈家煊.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01)
[8]现代汉语预设引发项初探[J]. 蓝纯.  外语研究. 1999(03)
[9]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 张伯江.  中国语文. 1999(03)
[10]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 徐杰.  当代语言学. 1999(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典型性研究[D]. 张建.华中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双宾动词研究[D]. 冯雅.鲁东大学 2007
[2]现代汉语双宾语句结构浅析[D]. 危艳丽.华中科技大学 2006
[3]双宾句的语义、认知基础[D]. 范玲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非常规双宾句浅析[D]. 刘立凡.东北师范大学 2003
[5]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D]. 李敏.上海师范大学 2003
[6]汉语双宾结构的句式语法观[D]. 阳健.湖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715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715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0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