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V得一手好N”多角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5:22

  本文关键词:“V得一手好N”多角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V得一手好N 一手 动相补语 可能补语


【摘要】:汉语口语中存在着一种颇具特色而又十分普遍的表达方式:“V得一手好N”,其中“N”本身或者和“V”一起表示一种才艺、技能。本文在结构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限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概述了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理论、价值、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为“V得一手好N”的句法功能及其成分解析。“V得一手好N”主要做句中的谓语。其中,“V”以单音节的动作行为动词为主;“N”主要是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具体名词,但它必须和“V”一起表示某项“技能、才艺”;“得”是弱动词,根据动词性质的不同分为动相补语和可能补语两种;“手”是临时量词,“一手”是一种特殊的数量短语,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描述关系;“好”可以被其他的修饰语代替,其中以褒义修饰语为主。我们还发现“V得一手好N”存在肯定与否定不对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结构义、“得”和语境等多方面的影响。第三章为“V得一手好N”的语义解析。“V”可以分为“取义动词或语素”和“非取义动词或语素”两大类,当“V”是“取义动词或语素”时可以和“V了一手好N”相互替换:当“V”是“非取义动词或语素”时,可以变换为“能V一手好N”。“V”和“N”主要可以组成动宾式短语,“N”主要是结果、受事、工具和方式宾语。少数“V”和“N”可以组成动宾式离合词,如“理发”等。“一手”和“好”都指向表示“技能、才艺”的部分,根据名词性质的不同,又分为指向“N”和指向“VN”;又根据动词的性质,分为指向动词和名词两种。第四章为“V得一手好N”的语用解析。“V得一手好N”主要出现在言说者对言说对象所具有或获得的某种技能、才艺表达肯定或赞扬的语境中,常常表示出一定的主观性,还含有褒义的感情色彩,这要受到“一手”和语用频率等方面的影响。第五章为“V得一手好N”的历时研究。根据搜集到的语料,我们发现“V得一手好N”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中,“得”有时被写作“的”,还出现了“V一手好N”、“V得一手N”等变体。到了清代,出现了“一手”后面加“的”(即“V得一手的好N”)的例子。民国时期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到了现代汉语,“V得一手好N”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最主要的特点是:“N”前面的修饰语不局限于“好”,变得越来越复杂了,此外许多新兴词汇也能进入这个结构中了,如“P得一手好S”等。第六章为“V得一手好N”的变式及其与相关结构的比较研究。这部分先将“V得一手好N”与其变式“V得一手的好N”、“V得一手儿好N”进行比较,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在使用频率上。我们又将“V得一手好N”与相关同义格式“VNV得好”、“能V一手好N”、“V了一手好N”和“NV得好”进行比较研究,它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结构性质、句法功能、否定形式等方面。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指出了文章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V得一手好N 一手 动相补语 可能补语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9-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0-13
  • 第三节 研究意义13-14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14-15
  • 第二章 “V得一手好N”的句法特征及其成分解析15-32
  • 第一节 句法功能15-16
  • 第二节 结构判定16-19
  • 第三节 成分解析19-30
  • 第四节 肯定与否定不对称30-32
  • 第三章 “V得一手好N”的语义解析32-43
  • 第一节 “V”的语义分析32-36
  • 第二节 成分“V”和“N”的关系36-39
  • 第三节 “手”与动词“V”之间的互动39-40
  • 第四节 构件“一手”和“好”的语义指向40-43
  • 第四章 “V得一手好N”的语用解析43-49
  • 第一节 主观性43-44
  • 第二节 表达的感情色彩及影响因素44-49
  • 第五章 “V得一手好N”的历时研究49-53
  • 第一节 明代49-50
  • 第二节 清代50-51
  • 第三节 现代汉语51-53
  • 第六章 “V得一手好N”的变式及相关结构53-60
  • 第一节 “V得一手好N”的变式53-55
  • 第二节 “V得一手好N”与相关结构55-60
  • 第七章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5-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明来;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赵长才;汉语述补结构的历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欣;现代汉语“V得”式动词探究[D];青岛大学;2014年

2 李淑婷;现代汉语中与“得/de/”有关的结构[D];南昌大学;2006年

3 巢颖;《三遂平妖传》助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30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30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8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