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阶段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习得偏误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高级阶段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习得偏误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汉语教程》,对中高级阶段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习得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全面归纳了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偏误类型,详细分析了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偏误原因,并从教材、教师及学生的角度对老挝学生形容词重叠式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全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对研究范围、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是《汉语教程》中的形容词及其重叠式调查。主要介绍了《汉语教程》中形容词的数量、形容词重叠式的形式及重叠式的用法。第三部分是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习得情况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老挝学生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习得情况。第四部分是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偏误的类型。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偏误主要有五种类型:一、误加偏误;二、误代偏误;三、遗漏偏误;四、形式偏误;五、能否重叠的偏误。第五部分是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偏误的原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偏误的原因:一、母语习惯的深刻影响;二、目的语规则的泛化;三、目的语使用环境的缺乏;四、教材设计的不足;五、教师教学的缺陷。第六部分是改进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教学的建议。从教材编排方面、教师的实际教学方面及学生学习方面对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教学提出了个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老挝学生学习汉语形容词重叠式有所帮助。第七部分是结语。对全文作了简短的总结,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老挝学生 汉语形容词 重叠式 偏误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8
- 第一节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一、选题背景10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第二节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11-15
- 一、中国的研究现状11-13
- 二、老挝的研究现状13-15
- 第三节 研究范围和调查对象15-16
- 一、研究范围15-16
- 二、调查对象16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6-18
- 第一章《汉语教程》中的形容词及其重叠式调查18-26
- 第一节《汉语教程》中形容词的数量18-19
- 第二节《汉语教程》中形容词重叠式的形式19-23
- 第三节《汉语教程》中形容词重叠式的用法23-26
- 一、AA式的用法23-24
- 二、AABB式的用法24-25
- 三、A里AB式的用法25-26
- 第二章 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习得情况调查26-35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26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26-35
- 一、AA式答题情况统计26-28
- 二、AABB式答题情况统计28-31
- 三、A里AB式答题情况统计31-32
- 四、答题情况总结32-35
- 第三章 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偏误的类型35-42
- 第一节 误加偏误35-36
- 第二节 误代偏误36-37
- 第三节 遗漏偏误37-38
- 第四节 形式偏误38-39
- 第五节 能否重叠的偏误39-42
- 第四章 老挝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偏误的原因42-51
- 第一节 母语习惯的深刻影响42-47
- 一、汉、老形容词重叠式异同的影响43-45
- 二、汉、老形容词重叠式助词应用异同的影响45-47
- 三、汉语不能重叠的形容词,老挝语可以重叠47
- 第二节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47-48
- 第三节 目的语使用环境的缺乏48-49
- 第四节 教材设计的不足49-50
- 第五节 教师教学的缺陷50-51
- 第五章 对老挝汉语形容词重叠式教学的建议51-55
- 第一节 对教材的建议51-53
- 一、增加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知识点的介绍51-52
- 二、增加对老挝语与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比较52-53
- 三、增加课后练习的数量53
- 第二节 对教师的建议53-54
- 第三节 对学生的建议54-55
- 结语55-56
- 附录一56-71
- 附录二71-74
- 参考文献74-77
- 后记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荔华;;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漫谈[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2期
2 方方;韩国吴文义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评介[J];汉语学习;1995年02期
3 叶小平;研究现代汉语形容词本质特征的方法论原则——现代汉语形容词的本质研究之三[J];社科纵横;1999年01期
4 石锓;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概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单威;;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王岩岩;钱多;;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陈光;;对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表轻微程度的重新审视[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1期
8 梁福海;;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动相”结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周少青;朱玲;;汉语形容词重叠及其功能变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赵妍;;现代汉语形容词特征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嫦虹;;现代日、汉语形容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朱虹;贾玉祥;刘扬;;基于混合特征的汉语形容词词义区分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Y靛,
本文编号:541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4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