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关系从句看AH假设和通格假设
本文关键词:从汉语关系从句看AH假设和通格假设
【摘要】:AH假设作为影响最大的可及性假设,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检验,而与之相对的通格假设同样具有跨语言的普遍解释力。本文基于汉语关系从句来验证AH假设和通格假设,分析两大假设的不同预测能力,认为通格假设较之AH假设能更好地解释汉语的关系化现象。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 汉语关系从句 AH假设 通格假设 验证分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中名词短语的可及性与关系化对比研究”(14BYY006)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英语短语动词的语义实证研究及教学应用”(13YJC740123)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青年基金项目“汉语关系从句的语篇功能研究”(KX1811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43
【正文快照】: 1引言Keenan和Comrie(1977)提出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序列”(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Hierarchy,简称AH)以及Fox(1987)提出的“通格假设”(the Absolutive Hypothe-sis)是两个著名的关于关系化(relativization)的跨语言理论假设。通过某一具体语言事实验证上述两个著名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2 刘丹青;语法调查与研究中的从属小句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3 唐正大;;关系化对象与关系从句的位置——基于真实语料和类型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7年02期
4 肖云南,吕杰;中国学生对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5 许余龙;语篇回指实证研究中的数据库建设[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蔡金亭;吴一安;;从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看可及性层级假设[J];现代外语;2006年04期
7 张强;杨亦鸣;;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从舵;;论“有·专名+VP”的语篇特征与传信功能[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2 杨晓明;韩闽红;;关于汉语“连…也/都…”句式的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邹巧妹;刘丽;;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对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樊长荣;;现代汉语有定性研究评述[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唐玉环;;存现句的信息结构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孙晓霞;成晓光;;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研究现状和展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许余龙;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8 许余龙;;向心理论的参数化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8年03期
9 刘礼进;;句子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化考察[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1期
10 张殿恩;;汉英动宾结构比较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涛;汉语句法移位的神经语言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卫东;语篇回指的功能意义解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1年
5 白莲花;韩汉语语序类型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孙晓霞;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先共性的研究:汉语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岭;现代汉语指称范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黄青娥;汉越复句关联标记模式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峗;中韩“关系小句+关系化标记+NP”结构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翠;中国学生英语定语从句的习得特点[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萍;标记性和心理类型对英语关系从句产出时句法迁移现象的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庆彬;现代汉语量词“个”的非典型结构评价意义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孙广宗;英汉物移动词对比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娟;中国学习者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张磊;“为了”目的句句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迟;中国中学生英、汉语关系从句学习与习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继昂;高二学生定语从句的错误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大磊;汉语标句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亦鸣;周统权;;失语症语法障碍的表现与研究——海外失语症语法障碍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4期
2 陈月红;中国人学英语为什么回避使用关系从句[J];福建外语;1999年01期
3 刘海燕,Bernd Kortmann;类型学与方言学[J];方言;2004年02期
4 肖云南,吕杰;中国学生对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5 王庆新;英语关系分句的定量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6 许余龙;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探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许余龙;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验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戴庆厦;傅爱兰;;藏缅语的形修名语序[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9 刘丹青;;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初探[J];中国语文;2005年01期
10 陈宝国;宁爱华;;汉语主语和宾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比较[J];应用心理学;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花爱萍;中国学生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产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琼;;最简方案框架下汉语关系从句的推导生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何师迅;;关系从句深层意义的探讨[J];科学大众;2006年07期
3 吕杰;;对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加工行为的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唐正大;;与关系从句有关的三条语序类型原则[J];中国语文;2006年05期
5 吕杰;肖云南;;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李艳玲;李荣宝;;英汉关系从句加工策略的比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7 戴运财;胡慧玲;章晓雯;;从学习者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看关系从句习得的理论假设[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王健;;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何继军;;《祖堂集》“底”字关系从句初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史雯娜;金晶;周慧梅;;中国学生习得英语非限定性关系从句的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_g藻;;汉英关系从句不对称中的共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丹丹;汉语史上关系从句的类型学考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孙晓霞;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先共性的研究:汉语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金晓玲;中国大学生英语关系从句使用不足及错误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刘涛;汉语句法移位的神经语言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秀玲;对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郭秀茹;中国大学生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任凌峰;汉语关系从句加工过程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徐迟;中国中学生英、汉语关系从句学习与习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宾香;对英汉自由关系从句和对比关系从句的统一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张立昌;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宋贞花;口语对话关系从句的统计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史雯娜;中国学生对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丁_g藻;前置和后置关系从句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魏群;类型学视角下英语关系从句的二语习得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51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5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