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双数量的“相等”“不等”关系
发布时间:2017-07-17 09:30
本文关键词:论汉语双数量的“相等”“不等”关系
【摘要】:"相等""不等"是汉语双数量之间最常见的关系,它在汉语表达过程中有多种典型的对应式,如"X(不)等于Y""X(不)相当于Y""X(不)值Y""X(不)顶Y""X抵(上/得上/不上)Y""X(不可/不能)折合Y"等。文章对这些对应式的使用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它们在表现"相等""不等"数量关系时各具特色。同时,文章通过语料考察还发现,某些对应式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实际隐含数量的"不等",隐喻扩展出了"夸张"关系。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关键词】: 汉语 双数量 相等 不等 隐喻 夸张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二语学习的认知过程与高效率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ZD224)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汉语数量范畴研究”(项目编号:396-GK12002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青年项目“汉语数词范畴动态研究”(项目编号:11Q12)的资助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一引言等”关系进一步隐喻扩展出的“夸张”关系。数量是汉语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目前学界对二汉语双数量的“相等”“不等”关系汉语数量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数量结构”上。2.1“相等”“不等”的内涵“双数量结构”指汉语中由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里斯多德在《范畴篇,
本文编号:552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5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