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翻译主体身份多重性探究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翻译主体身份多重性探究
【摘要】:后现代解构模式对传统翻译模式发出挑战,一定程度上切合了多元翻译需求。翻译主体的解构顺应了后现代时代归属,尽管学界大多认同翻译主体为译者这一基本命题,但其相对于客体关系而言,后现代视野下主体身份的非单一性迫使其不仅承担文化传递之任,还成为意识操控者,媒体传播者,商品买卖者。
【作者单位】: 邵阳学院;中南大学;
【关键词】: 后现代 翻译主体 多元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华人译者英译中国文学作品的优势与缺憾——语言模糊性对比研究视角”(项目编号:2784)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刘宓庆与奈达翻译思想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5C125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用于文本解读则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如此给了解构与异化更多空间,从文本中心论到译者中心,翻译主体身份的建构经由后现代主义解构使其有了新的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香花;;翻译主体概念之界定[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2 陈大亮;谁是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3 田传茂;;试论翻译主体的政治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张思永;;国内翻译主体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薛莉;;翻译主体间的关系[J];经济师;2007年06期
6 张晓梅;;翻译主体及各主体间的关系[J];发展;2009年12期
7 靳振勇;;顺应视角下的翻译主体[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8 凌青;田绮;;从二元到多元论翻译主体的变迁[J];海外英语;2011年11期
9 李天刚;陈玉堂;;论“共谋”翻译主体的三位一体[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李健;;翻译主体选篇与翻译政治性的关系解读[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琳;;现象学视角下的翻译主体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琳;;现象学观照下的翻译主体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张琳;;主体间性视角中的翻译主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功艳;翻译主体地位显现的哲学思考[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刘莉;翻译主客体功能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李文静;从译者的双性视角到翻译主体间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吴凌;论翻译的主体间性[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为为;实践哲学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D];河北大学;2010年
6 林莉;视域融合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D];湘潭大学;2007年
7 杨丹;翻译主体间伦理视角下的《沉没之鱼》译写个案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8 杨晓波;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翻译主体间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宫钦言;译者:从隐身到显身[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10 曾荣;翻译中的三大主体及其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9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8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