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宁可A,也不B”句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02 00:00

  本文关键词:“宁可A,也不B”句式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宁可A 也不B” 小三角理论 关项C项 意愿选择层面


【摘要】:本文主要对“宁可”复句中的“宁可A,也不B”句式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宁可A,也不B”属于容忍性让步复句,表示“在比较利害得失之后选取的一种做法”。根据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本文从语表、语里、语值三个方面对“宁可A,也不B”复句进行描写和阐释。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察分析了“宁可A,也不B”句式的语表形式。“宁可A,也不B”的语表形式主要考察分析了前一分句的语表形式,后一分句的语表形式,整体语表形式和“宁可A,也不B”的主语及其位置。第二部分主要描写和分析了“宁可A,也不B”句式的语里内容。“宁可A,也不B”的语里内容主要考察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宁可A,也不B”的关项C;二是“宁可A,也不B”的意愿选择层面;三是“宁可A,也不B”的选择项A和舍弃项B;四是“宁可A,也不B”的着意焦点。第三部分主要描写和分析了“宁可A,也不B”句式的语用价值。“宁可A,也不B”句式主体意愿选择层面所反映的意愿选择是:P[A]㧐P[B],而在客体意愿选择层面的意愿选择选择是P[A]"fP[B],主体意愿选择层面和客体意愿选择层面的不一致正是该句式的语用价值所在。该句式的语用价值主要是为了表明说话人的某种决心。
【关键词】:“宁可A 也不B” 小三角理论 关项C项 意愿选择层面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研究现状8-10
  • 二、研究意义10
  • 三、创新之处10
  • 四、研究方法10-11
  • 五、研究视角11
  • 六、存在的局限以及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11-12
  • 七、语料来源12-13
  • 第一章“宁可A,也不B”的语表形式13-39
  • 第一节“宁可A,也不B”前一分句的语表形式13-22
  • 一、“宁可”的基本功能13-15
  • 二、“宁可”与“宁愿”、“宁肯”的异同15-19
  • 三、“宁可”叠用以及和“宁愿”、“宁肯”的同现19
  • 四、关系词语“宁可”、“宁愿”、“宁肯”不能省略19-20
  • 五、“宁可”的缩略式“宁”20-22
  • 第二节“宁可A,也不B”后一分句的语表形式22-27
  • 一、“也”表类同22-23
  • 二、“也”与“但”类词的替换问题23-26
  • 三、“也”与“但”类词的同现问题26-27
  • 第三节“宁可A,也不B”整体语表形式27-32
  • 一、“宁可A,也不B”句式的移位27
  • 二、“宁可A,也不B”句的缺省27-28
  • 三、“宁可A,也不B”与“如果”条件句和“为了”目的句的嵌套28-32
  • 四、“宁可A,也不B”中A项和B项是否是可比结构32
  • 第四节“宁可A,也不B”的主语及其位置32-39
  • 一、主语是有生命的并具有主观能动性33-34
  • 二、两个分句主语一致34-38
  • 三、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38-39
  • 第二章“宁可A,也不B”的语里内容39-58
  • 第一节 关项C39-40
  • 一、本项A、B和关项C39-40
  • 二、关项C不能出现在语表40
  • 第二节 意愿选择层面40-43
  • 一、主体意愿选择层面:P[A]>P[B]40-41
  • 二、客体推测选择层面:P[A]"fP[B]41-43
  • 第三节“宁可A,也不B”的选择项A和舍弃项B43-49
  • 一、“宁可A,也不B”选择项是未知的,舍弃项是已知的43-44
  • 二、进入“宁可A,也不B”的选择项与舍弃项的论域44-48
  • 三、选定选择项A的标准48
  • 四、“宁可A,也不B”句中A项和B项具有非交替性48-49
  • 第四节 着意焦点49-58
  • 一、成分焦点49-53
  • 二、命题焦点53-58
  • 第三章“宁可A,也不B”的语用价值58-62
  • 第一节“宁可A,也不B”的常规式的语用价值58
  • 第二节“宁可A,也不B”变换式的语用价值58-62
  • 结语62-66
  • 参考文献66-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创鑫;是“过来”还是“过去”[J];语文建设;2001年01期

2 李红儒;从语句的交际结构看说话人形象[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3 马克·维拉尔 ,王波涛;不露面的说话人(2)[J];法语学习;2003年06期

4 刘向红;关于“から”不表示理由的用法(二)[J];日语知识;2004年09期

5 史小华;;「案外」「意外」「思ぃがけなぃ」[J];日语知识;2007年12期

6 时江涛;;「すつきリする」和「さつぱリする」[J];日语知识;2008年01期

7 张曼;;多维互动:语篇中说话人的角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舒焚;;两宋说话人讲史的史学意义[J];历史研究;1987年04期

9 侯作文;;“拿来”要灵活掌握[J];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2003年03期

10 张慧荣;“ね”的用法种种[J];日语知识;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罗;胡起秀;金琴;;完全无监督的双人对话中的说话人分隔[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2 金乃高;侯刚;王学辉;李非墨;;基于主动感知的音视频联合说话人跟踪方法[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勇;鲍长春;夏丙寅;;基于辨别性深度信念网络的说话人分割[A];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3)论文集[C];2013年

4 白俊梅;张树武;徐波;;广播电视中的目标说话人跟踪技术[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索宏彬;刘晓星;;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说话人跟踪系统[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罗海风;龙长才;;多话者环境下说话人辨识听觉线索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7 王刚;邬晓钧;郑方;王琳琳;张陈昊;;基于参考说话人模型和双层结构的说话人辨认快速算法[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8 李经伟;;语体转换与角色定位[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王刚;邬晓钧;郑方;王琳琳;张陈昊;;基于参考说话人模型和双层结构的说话人辨认[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10 何磊;方棣棠;吴文虎;;说话人聚类与模型自适应结合的说话人自适应方法[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做一名积极的倾听者[N];中国纺织报;2003年

2 唐志强;不听别人说话,也能模仿其口音[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黄惠慧(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高考听力要求及对策[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儒;语句中的说话人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李威;多人会话语音中的说话人角色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继臣;说话人信息分析及其在多媒体检索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建炜;基于核方法的说话人辨认模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5 吕声;说话人转换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6 陈凌辉;说话人转换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玄成君;基于语音频率特性抑制音素影响的说话人特征提取[D];天津大学;2014年

8 李燕萍;说话人辨认中的特征参数提取和鲁棒性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徐利敏;说话人辨认中的特征变换和鲁棒性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坚;语音识别中的说话人自适应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浩;基于广义音素的文本无关说话人认证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2 史梦洁;构式“没有比X更Y的(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魏君;“说你什么好”的多角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解冬悦;互动韵律:英语多人冲突性话语中说话人的首音模式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5年

5 朱韦巍;扬州街上话语气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蒋博;特定目标说话人的语音转换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雅丹;汉语反语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陈雨莺;基于EMD的说话人特征参数提取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9 单燕燕;变音环境下鲁棒性说话人辨认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10 陈sネ,

本文编号:606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06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d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