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语义学的词汇表征与语篇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认知语义学的词汇表征与语篇研究
【摘要】:本文在回顾语义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讨论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认知语义学与形式语义学的重要区别,认知语义学的理论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讨论了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理论主张,包括对意义本质的看法,认知语义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研究的方法。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认知语言 语义学 词语释义 词汇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引言语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本方式,需要经过人的思维与认知的共同作用才能达到交互信息的目的。所以如果要对语义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需要对人的认知系统形成进行系统的研究。可见,现代语义学的革新受到现代语言学的影响。现代语义学的不断发展没有改变语言学的基本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Ray Jackendoff ,束定芳;《语言能力的结构》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2 翁向华;;莎士比亚戏剧文本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J];语文建设;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张小红;;语言背后的镜子——简析预设在语言概念功能中的深层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林莉兰;;奥斯汀言语行为二分说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胡萍英;;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方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朱晓红;周家春;;言语教学的哲学基础及实践策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宋荣超;;语言范畴观的历史演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张庆华;;蒯因“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哲学内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戴远君;;“谢谢/thank you”的语用环境及其对外向型汉英词典释义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葛显娇;;“尸体”与隐喻式命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红婴;;论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5 罗思明;;词典使用技能教学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章宜华;;双语词典释义性质和内容的再思考——外汉双语词典的认知语义结构暨译义模式的构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黄芳;;《汉法词典》中新简化词收录和释义探研[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夏立新;;谈多义词的词义辨析和处理[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罗益民;;词典内外的释义系统[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红;《俄汉详解大词典》视域下的观念词счасть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芳;基于语义框架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任芝;请求言语行为的俄英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谭艳;认知语义学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长城;试论公民法律意识的生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伦建;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宁;现代家居环境的室内设计语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敖丽芳;“美”的语义分析与文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亚欣;语用含糊的元语用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王辉;;说话人视角下善意谎言的语用分析[J];语文建设;2012年24期
3 潘涌;;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二)[J];语文建设;2013年05期
4 潘涌;;积极语用:从接受本位到表达本位[J];语文建设;201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丽;周福娟;苏晓军;;第二届国际认知语义学研讨会纪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瞿桢;;从认知语义学看动物名词的隐喻[J];青年文学家;2011年02期
3 蒋勇;分解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的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7期
4 王寅;认知语义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林新华;认知语义学及其哲学根源[J];莆田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束定芳;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标与方法[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7 龙娟;;认知语义学视阈下的自然与女性之隐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王鉴棋;姚岚;;关于认知语义学基础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曾欣悦;;认知语义学的六个基本特征[J];外语研究;2008年05期
10 李延林;谢建;;翻译过程中意义运作模式的认知语义学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馥芳;;认知语义学对词典经典意义观的挑战[A];辞书论集(二)[C];2012年
2 孙毅;;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Model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孙毅;;真实条件、认知语义与隐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春燕;中日移动动词的认知语义学对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水林;多义词的认知语义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旭;矛盾修辞法的认知语义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佟庆;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ウツ”的多义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朝千;从认知语义学角度来看【dasu】的多义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郭欣;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吴沂;认知语义学指导下的英汉双语学习词典的创新[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宋洁;基于认知语义学原理的英语词汇教学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刘建珍;隐喻话语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蓉;对复合动词后项成分多义性的认知语义学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王伟;对英语介词To的认知语义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07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07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