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学和构式语法的语用性及其三个学科过渡
本文关键词:词汇学和构式语法的语用性及其三个学科过渡
更多相关文章: 词汇学 构式语法 语用性 过渡 词汇—构式语用学
【摘要】:本研究基于词汇的构式性、构式的词汇性、词汇和构式的认知性、修辞性、社会性——即认知语用性、修辞语用性、社会语用性,论述了词汇学向词汇语用学的过渡,构式语法向构式语用学的过渡,以及词汇语用学和构式语法向词汇—构式语用学的过渡的现实性。作者认为,从语言全息论和词汇及构式的语用性考察,词汇和构式可以联通地进行语用研究,既可以维持词汇学和构式语法的既有理论和相对纯洁性,又能缩小语言学阵营内部分支学科之间的差异,使词汇学和构式语法研究互为助益,促进相关研究和学科的发展。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词汇学 构式语法 语用性 过渡 词汇—构式语用学
【基金】:国家社科项目(编号:12BYY017) 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语用翻译学:寓意言谈翻译研究”(编号:15SKBS102) “华侨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资助项目”(编号:14YJG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0.引言从语言全息论1(language holography)观之,词汇/语汇里有构式(construction),构式里有词汇。对词汇的研究有益于构式的研究,反之亦然。更进一步,词汇本身就是构式,不论是复合词、合成词,还是外来词,就算单纯词,如“air”“table”“ski”“匍匐”“葡萄”“幽默”,在Gol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壮麟;;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80年03期
2 曾衍桃;词汇语用学概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3 侯国金;;语义学和语用学,得一可安意义之天下——小议互补主义和语用学的跨学科潮流[J];外语学刊;2013年02期
4 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5 周祖谟;;词汇和词汇学[J];语文学习;195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从语用学维度审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唐勤泉;;论翻译的基本单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江加宏;英语词汇最新发展初探[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杨京宁,王琪;汉语新词新语词源探析及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詹全旺;;实体概念与词的交际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纵兆荣;浅谈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周玲;如何辨析英语同义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张宏国;科技英语词汇的历时意义与共时意义及演变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洪颖楠;;框架语义理论与近义词辨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刘善涛;李敏;;基于信息库的新词词汇共性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5 李瑞青;;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搭配问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匡倩;;词语的表达色彩和释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安民;王健;;从原型理论看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词目义项的编排[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胡曼妮;;英语词义联想与英语学习词典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2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婷婷;英语动词语义中预设问题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苏杭;汉语对英语动名词搭配的负迁移以及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田勃;新词语中的简缩词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毓智;;构造语法理论关于construction定义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陈香兰;;认知语言学构式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胡壮麟;;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80年03期
5 M.Fried;H.Boas;刘国辉;;《语法构式:溯源》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8年01期
6 刘思;;实验语用学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8年03期
7 袁平;;构式语法理论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项成东;;评述新格赖斯三种含义理论[J];英语研究;2011年03期
9 文旭;中国语用学20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高航,严辰松;语用学在中国20年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兴富;刘国辉;;构式语法专题研讨会综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王望妮;孙志农;;试论构式语法中的“构式”[J];外语教学;2008年06期
3 万兰芹;;从构式语法看英汉双宾构式的异同[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李春;;构式语法理论微探[J];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01期
5 王寅;;认知构式语法[J];外语学刊;2011年02期
6 付慧琳;戴卫平;;构式语法的特色与局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袁野;;论语篇构式语法及语篇构式压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刘春伶;;对“构式语法”的反思[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9 杨勇飞;陈建文;;构式语法研究中的六个基本问题[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杨雅娟;;国内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综述[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石毓智;;构式语法的进步与局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杨晓军;;英汉语中结构式类型划分及其内在承继关联的认知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 口述 陈仁凯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录音整理 北京外国语大学吴边 聂磊 张咏梅 冯蕾 孙萌 孟瑞玲 胡增宁翻译;认知语言学:理解大脑如何工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荣勇;论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D];河北大学;2008年
2 贺雅坤;构式语法视角下的汉法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3 李芸;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黄学强;构式语法下英汉被动构式功能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5 丰蓉;构式语法视角下“起来”中动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吴云娣;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小乐;基于构式语法的中英文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罗远晗;从构式语法的角度解释汉语成语的活用[D];湖南大学;2006年
9 刘奇;基于构式语法的“A倒A”结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10 黄巾格;“被+X”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608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0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