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声压级和混响对留学生汉语言语识别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语言声压级和混响对留学生汉语言语识别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语言清晰度 语言声压级 混响时间 留学生
【摘要】:通过对一个教室室内声场的模拟,获取具有不同混响时间的两个房间脉冲响应,在不同语言声压级下获取留学生的主观汉语语言清晰度得分,探讨了语言声压级对留学生用教室室内汉语语言清晰度的影响.发现:在相同声压级下,混响时间越短,留学生的汉语语言清晰度得分越高;相同混响时间下,留学生的汉语语言清晰度得分先随语言声压级的提高而增加,当声压级达到某一极限值时,其语言清晰度得分随语言声压级的增大而降低.为了保证留学生用教室良好的室内汉语语言清晰度,在尽可能降低室内混响时间的前提下,建议教师授课声压级为62~74 d BA之间.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
【关键词】: 汉语语言清晰度 语言声压级 混响时间 留学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774048,11374106)~~
【分类号】:O42;H195
【正文快照】: 一个或几个发音人所说的语言单位(如音节、单字等)或其失真可忽略的录音信号,经过语言传输系统传输后,能被听众正确辨认的百分数称语言清晰度;如果语言单位是语句,则称为语言可懂度.在教室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为一语言传输系统.教室室内语言清晰度问题是当前室内声学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健新;汪俊东;;低频噪声和白噪声下儿童汉语音节识别能力比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2 彭健新;严南杰;;应用声能比评价小学教室中的汉语语言清晰度[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8期
3 宋拥民;盛胜我;;教室室内声学研究进展[J];声学技术;2006年01期
4 宋拥民;盛胜我;祝培生;;同济大学教室室内外噪声状况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晨;;某高校不同类型教室声环境特点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3期
2 万钟如;罗红兵;;音乐教师嗓音问题与教室声环境[J];北方音乐;2012年03期
3 黄凯旗;麻卫芬;;多媒体教室语言可懂度测量与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4 刘玲玲;时伟;谭军;;教室声环境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5 周权锁;万小羽;李学林;;课程实验项目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习活动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年02期
6 李杰;李浩;张蓓;;普通教室混响时间的测量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12期
7 张维;张鹏;钱成;杨军;;教学用扩声系统的语言清晰度研究[J];电声技术;2013年03期
8 杨大恒;;中型阶梯教室混响时间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任新敏;龚芳;付圣雪;;大型阶梯教室声音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06期
10 周林;黄险峰;卢风顺;丘小根;;高校阶梯教室噪声环境的调查与分析——以广西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拥民;盛胜我;;信噪比对教室语言清晰度的影响[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宋拥民;;声压级对教室语言清晰度的影响[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3 李佳;范贵红;KennethP.Roy;;教室声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巩微;才力;;运用神经网络推算教室的室内听闻环境参量[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兆杰;齐水宝;Kenneth P.Roy;罗佳;;中国10所中小学教室声学环境调查研究[A];2014年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徐欢;欧达毅;;国内外教室声学研究进展概述[A];2014年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万庆;创新和成长导向下的大学校园声环境及建设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延昌;厅堂声场计算机模拟与实际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2 杨大恒;中、小型教室声场环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刘玲玲;教室声学设计及声环境的综合评价[D];广西大学;2007年
4 郑峥;主干道噪声对临街校园的影响及声屏障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姜学思;教室声学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D];山东大学;2010年
6 粟春燕;中小型教室声环境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圆媛;自然声源教室良好听闻环境几何参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8 汪俊东;小学教室声环境调查与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严南杰;小学教室室内汉语语言清晰度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红虎,吴硕贤;汉语言清晰度与客观指标U_(50)的相关关系[J];电声技术;2004年06期
2 彭健新;汉语平均频谱噪声下的汉语语言清晰度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3 彭健新;吕永鑫;刘小俊;路晓东;;汉语母语听音人的室内汉语与英语语言清晰度比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宋拥民;盛胜我;;教室室内声学研究进展[J];声学技术;2006年01期
5 王季卿,施琦华,钟祥璋;交通噪声对中小学生课堂行为的影响[J];声学学报;199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甄开源;快速测定语言清晰度的新方法及其测量设备[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7年05期
2 赵洪辉;;影响放映厅语言清晰度的原因及改善办法[J];科技风;2009年08期
3 彭杰;一种测试厅堂的新方法——RASTI简介[J];声学技术;1986年03期
4 王挺;彭健新;孙海涛;;声源指向性对教室内客观语言清晰度参数影响[J];电声技术;2010年02期
5 郑郧;用RASTI方法测量汽车内语言清晰度[J];声学技术;1993年03期
6 饶宇安;关于声学比—混响时间—语言清晰度关系的实验与理论计算[J];声学学报;1981年01期
7 马庆贺;孟子厚;;听音训练对汉语单音节听感清晰度的影响[J];声学技术;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健新;;基于仿真的教室语言清晰度主观评价[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2 彭健新;;基于可听化技术的汉语语言清晰度主观评价[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3 彭健新;赖以升;;不同声级下的室内汉语语言清晰度[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彭健新;吴硕贤;李宁荣;;基于仿真脉冲响应的汉语清晰度评价[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彭健新;;教室语言清晰度测量与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6 彭健新;;基于仿真的厅堂语言清晰度评价和预测[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宋拥民;;声压级对教室语言清晰度的影响[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8 汪俊东;彭健新;;关于教室语言清晰度评价的一些看法[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严南杰;王丹;汪俊东;彭健新;;小学教室语言清晰度参数测量与分析[A];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10 宋拥民;盛胜我;;信噪比对教室语言清晰度的影响[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泉;鸟巢的科技亮点[N];大众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刚平;车内语言清晰度分析评价及其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国祥;大型展厅声场特点及语言清晰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震;地下商业街语言清晰度模拟及其改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挺;声源指向性对室内汉语语言清晰度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0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10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