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11:01

  本文关键词: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武鸣壮语 亲属称谓 语义 语用 影响因素


【摘要】:亲属称谓是表示人与人之间亲属关系的称谓方式,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亲属称谓就已作为基本词汇存在于语言之中了。一方面,作为基本词汇,亲属称谓表现出语言的稳定性,这对我们研究语音的发展演变、语言的分化时间、语言间的亲属关系、语言的接触融合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亲属称谓和民族文化关系密切,研究亲属称谓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民族古老的家庭婚姻习俗、民族品格及社会发展情况。因此,研究亲属称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该章节主要包括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国内外关于亲属称谓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等。第二章系统描述了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的语义系统。该章节首先介绍了相关的术语和符号,又将亲属称谓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等三种关系,利用列表的形式分别加以说明。第三章详细的分析了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的语义特征。该章节首先对武鸣壮语亲属称谓进行义素分析,根据关系亲疏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加以研究。其次,参照Kroeber的八项分类原则,对其进行范畴强度分析。第四章重点介绍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的语用特点,该章分为三节,分别从引称和对称,排行称和习惯称,从幼称等几个方面介绍武鸣壮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特点。第五章重点分析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婚姻制度、家庭形式、社会文化、语言接触等四个方面。经研究,武鸣壮语亲属称谓在语义、语用等方面和汉语有较大差异,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语义方面,武鸣壮语亲属称谓不区分直系和旁系、血亲和姻亲等,晚辈亲属称谓不区分性别,长辈亲属称谓区分年龄长幼等等。语用方面,对称和引称表现出较大差别,一些习惯称和“从幼称”是武鸣壮语亲属称谓中较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而亲属称谓的这些特点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古老的婚姻形式,以及母系社会的遗韵,尊重女性、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以及与汉语的长期接触等。
【关键词】:武鸣壮语 亲属称谓 语义 语用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21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导论13-24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13-15
  • 第二节 国内外亲属称谓研究动态15-18
  • 一、国外亲属称谓研究动态15-16
  • 二、国内亲属称谓研究动态16-17
  • 三、壮语亲属称谓研究动态17-18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8-19
  • 一、田野调查法18-19
  • 二、比较研究法19
  • 第四节 研究对象概况19-24
  • 一、壮族与壮语19-21
  • 二、壮族文化21-24
  • 第二章 壮语亲属称谓体系24-32
  • 第一节 相关术语及符号说明24-25
  • 一、血亲和姻亲24-25
  • 二、内亲和外亲25
  • 三、符号说明25
  • 第二节 壮语亲属称谓系统25-32
  • 一、配偶关系25-26
  • 二、血亲关系26-29
  • 三、姻亲关系29-32
  • 第三章 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的语义特征32-44
  • 第一节 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系统义素32-42
  • 一、一层关系亲属称谓义素33-34
  • 二、二层关系亲属称谓义素34-38
  • 三、三层关系亲属称谓义素38-42
  • 第二节 亲属称谓范畴强度42-44
  • 第四章 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的语用特点44-57
  • 第一节 引称和对称44-49
  • 一、对称直呼其名式44-46
  • 二、对称省略辈分式46-47
  • 三、引称带类别性词式47-48
  • 四、引称带敬辞式48-49
  • 第二节 排行称和习惯称49-53
  • 一、排行称49-51
  • 二、习惯称51-53
  • 第三节 从幼称53-57
  • 第五章 武鸣壮语亲属称谓的影响因素57-63
  • 第一节 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57-58
  • 第二节 亲属称谓与家庭形态58-59
  • 第三节 亲属称谓与社会文化59-60
  • 第四节 亲属称谓与语言接触60-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69-74
  • 致谢74-7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在均;汉韩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对比[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2 朱立才;汉阿亲属称谓的差异及其文化渊源[J];阿拉伯世界;2000年04期

3 贺又宁;汉、苗族亲属称谓文化特征之比较[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4 裘燕萍;汉英亲属称谓系统的对比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史宝金;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布左热木·阿布都卡得尔,阿布来提·阿布都艾尼;汉维亲属称谓词语浅析和比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卢慧;汉俄亲属称谓泛化的差异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黄永华;;从亲属称谓看中西文化的不同[J];前沿;2006年07期

9 张钟月;;汉英亲属称谓之小议[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邱建钰;;谈中日亲属称谓的特点及成因[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伟;;布依族亲属称谓[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肖家成;;景颇族的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3 王文艺;;小范围通婚与亲属称谓问题——以长顺县摆塘乡翁村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赵茗羊;;从英汉亲属称谓词语的差异看英汉对亲属关系认知的差异[A];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慧琴;;试论贵州苗族的亲属制度[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6 朱Z瀂,

本文编号:613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13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1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