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城市化进程中维汉语言接触的社会变量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03 18:10

  本文关键词:城市化进程中维汉语言接触的社会变量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维吾尔语 汉语 语言接触 变量


【摘要】:文章依据乌鲁木齐市维汉语言接触的客观实际,以年龄、职业和教育程度为变量,探究维吾尔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下不同变量与语言接触的关系,并从乌鲁木齐市人口结构与分布、语言政策、语言竞争三个层面分析其成因,以期能丰富新疆语言生活研究。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维吾尔语 汉语 语言接触 变量
【基金】:“新疆维吾尔族维汉双语使用现状调查及对比研究”(040414B03)、“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双语能力发展研究”(040413B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215
【正文快照】: 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由于使用接触而出现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变化。1语言接触问题既与语言本身有关,也与民族的人口结构与分布、民族心理、民族关系、文化、语言政策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随着中国城镇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新疆语言生活状况也在发生变化,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戎;;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锋;;两性话语差异和礼貌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周洪;;广告的欲、技、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3 张金秋;;浅析俄罗斯的梅德内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4 何洪霞;;社交称谓语界定及其特征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沈晓华;;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近十年英语流行语[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4期

6 杨静;史倩;;试析社会地位在言语行为中的映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张晓红;宋会芳;;浅析汉语称谓词的性别歧视现象[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孙菲阳;;浅谈汉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及翻译[J];才智;2010年01期

9 杨玲;;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意识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10 武小军;;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巴蜀语言研究及方法选择[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鲤宁;;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青少年汉语言社会化问题——对侗族的个案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 牛 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吕良弼;;闽南方言生态环境研究——以石狮市为例[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良弼;;闽南方言生态环境探析——以石狮市为例[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三卷][C];2011年

5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牛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金锡永;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菁;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高鲜菊;汉泰语谚语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宙昀;女性商品广告语中认知一致性的实现[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熊瑜;赣剧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李朝军;模因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尹志强;晋系玉石文献词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洋;汉语吉祥语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森;基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谦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海花;新兴社会称谓语“美女”“帅哥”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芳;汉语新兴族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戎;;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2 马戎;;从社会学的视角思考双语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伦;;“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宁举行[J];中国语文;2004年02期

2 黄行;语言接触与语言区域性特征[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3 戴庆厦;罗自群;;语言接触研究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语言研究;2006年04期

4 彭[?;;语言接触研究述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徐来娣;;汉俄语言接触初探[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7年01期

6 李强;;语言接触在民族文化关系中的作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2009南开·语言接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J];南开语言学刊;2009年01期

8 张伟;李冰;;关于语言接触的心得[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8期

9 邹晓玲;;语言接触:一个多维度的分析路径[J];思想战线;2012年04期

10 赵秀媛;;从词汇现象看大连方言的语言接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庆之;;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视角[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小凤;;跨文化交际中词语借用印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孙宏开;;丝绸之路上的语言接触和文化扩散[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基金处;我院新获4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仁顿珠泽;一个博士生的求学路[N];中国民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D];浙江大学;2006年

2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秀媛;语言接触所引发的鄂尔多斯土语语言结构演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2 田丽丽;语言接触视域中的英汉借词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邵大艳;汉俄语言接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郭骄;语言接触下英语借词在汉语环境下的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郭云婷;语言接触视角下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对新疆汉语方言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珍莉;语言接触视角下英汉翻译中的欧化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7 唐玉萍;从语言接触看岚角山土话的衰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静;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白杨;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化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马娜;语言接触与文化交融[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5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15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d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