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呗”的态度取向及其语义基础

发布时间:2017-08-04 12:19

  本文关键词:“呗”的态度取向及其语义基础


  更多相关文章: “呗”字句 引发句 评价句 承推关系 态度取向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呗"字句在话语上的语体功能、与引发句的语义关联、与评价句的态度关联来验证"呗"的语义、态度取向及其语义基础。首先,准确定位"呗"字句作为"口语对话体应答句"的语体功能。其次,根据语体功能解析"呗"字句受到的语义制约:语义关系上的广义因果关联、语义顺逆上的承推关联和语义功能上的承受解劝关联。第三,基于评价句的态度关联,提取"呗"的核心语义"应而不愿"及其四种态度取向:不在乎、无奈何、不耐烦和不满意。最后,通过把"呗"的态度取向解构为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要素,从逻辑范畴角度解析语义关联对四种"呗"态度取向的语义制约性,从而为解释"呗"的成因奠定语义基础。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
【关键词】“呗”字句 引发句 评价句 承推关系 态度取向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暨南远航计划15JNYH002)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语义地图的句末助词多功能研究”(13BYY117)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项目Sentence-Final Particles in Chinese——A Cross-Dialect Study of their Functions and Properties(G-U927)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语言类型学的形名组合研究”(12YJA740114)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虚词词典编撰的方法论创新及其实践”(12BYY101) 2013年度暨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现代汉语语法学》(51001071)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前人有关“呗”的研究文献虽不算多,却为深入探讨“呗”字句语体、语义和态度取向奠定了基础。总体上看,在成因分析上,主要基于语音解释“呗”的成因,对其语义层面的解释重视不够;在研究理论上,主要基于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理论提取“呗”在“呗”字句中的语法意义,对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世超;;应答句式说略[J];汉语学习;2008年02期

2 邵敬敏;“语义语法”说略[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咸菊;;口语交际中“呗”的多维选择及话语功能[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孙汝建;句末语气词的四种语用功能[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杨才英;;论汉语语气词的人际意义[J];外国语文;2009年06期

6 张筱平;;谈语气助词“呗”[J];逻辑与语言学习;1993年02期

7 郭小武;;“了、呢、的”变韵说——兼论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的强弱两套发音类型[J];中国语文;2000年04期

8 徐晶凝;;语气助词“呗”的情态解释[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9 齐沪扬;与语气词规范有关的一些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2期

10 赵春利;;关于语义语法的逻辑界定[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高飞;;汉语语义句法“前管后”的生成机制——以《山海经》中描写句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朱晓农;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3 杨凯;;鄂东方言的“体”助词[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张志华;;使动用法的语义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5 周日安;;浏阳社港话“V得T憑嚹拧狈治鯷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王德寿;;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分析方法[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林春雨;;汕头话的常见语气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杨敏;;叹词复叠浅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22期

9 张琪;;《克兰福德镇》四个中文译本的翻译明晰化趋势[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10 罗宇;;“算了”的词化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翁晓玲;基于元语言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何达兰;汉泰句末语气词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刁艳红;汉语句法语义歧义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丹丹;现代汉语“管”字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刘晓琳;蒙古国学生汉语语气词习得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黄燕旋;方位对举四字框式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陈启萍;新生语气词“哦”的多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谢莹;高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语气词“吧、吗、呢”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薇;韩国留学生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及学习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晶凝;语气助词“吧”的情态解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金立鑫;“汉语意合语法”批判[J];北方论丛;1995年05期

3 吴福祥;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目标[J];古汉语研究;2005年02期

4 胡明扬;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J];汉语学习;1988年06期

5 张黎;什么是意合语法?──关于意合语法的讨论之一[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6 王灿龙;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7 尹世超;否定性答句否定的隐显与程度[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8 赵春利;石定栩;;状位情感形容词与述位动词结构同现的原则[J];汉语学习;2011年01期

9 胡明扬;语义语法范畴[J];汉语学习;1994年01期

10 邢福义;汉语语法研究之走向成熟[J];汉语学习;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正银;我国劳务派遣立法态度取向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9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19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5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