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与“得”分合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3:20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的”与“得”分合问题研究
【摘要】:“的”与“得”是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助词。汉语是典型的意合型语言,在表情达意时需要借助广义的形态,结构助词就是其中的一种。“的”与“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广泛,属于高频词汇。对于“的”与“得”的分合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观点不一,分有分的好,合有合的理由。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分用好,这是大势所趋。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对“的”与“得”的分合历史进行梳理,找出其中主要的几种观点——分用观、合用观、任意观。接着,列举目前几部主要的辞书中对于“的”与“得”的解释。然后,指出目前学界在“的”与“得”的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表明行文思路。最后,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通过列举文学作品、电影、电视、音乐、新闻、网络中“的”与“得”混用的诸多例子来描述二者的使用现状。“的”与“得”混用的情形主要分为三种:一、该用“的”误用为“得”;二、该用“得”误用为“的”;三、“的”与“得”都可以用。接着,从语言本身、语言规范、社会使用三方面分析混用的原因。第三章表明观点,分用势在必行。“的”与“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二者的来源不同;二、在句子中语音的轻重、停顿不同;三、使用不同的de,句子的语义会发生改变甚至产生歧义,进而影响交际;四、语法结构不同;五、表达效果不同。第四章结语,简要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说明本文的不足。
【关键词】:的 得 分合 混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1章 绪论6-14
- 1.1“的”与“得”的分合问题研究6-9
- 1.1.1“的”与“得”分合历史概览6-7
- 1.1.2“的”与“得”分合观7-9
- 1.2 关于“的”与“得”的其他研究9-10
- 1.3“的”与“得”在辞书中的解释10-11
- 1.4 现有研究的不足11-12
- 1.5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12-14
- 第2章 现代汉语中“的”与“得”的使用现状及原因14-28
- 2.1“的”与“得”混用情况广泛存在14-22
- 2.1.1 文学作品中“的”与“得”的混用15-16
- 2.1.2 电影、电视节目、电视剧、音乐中“的”与“得”的混用16-17
- 2.1.3 新闻中“的”与“得”的混用17-18
- 2.1.4 网络中“的”与“得”的混用18-22
- 2.2“的”与“得”的混用情形22-25
- 2.2.1 该用“的”,混用为“得”22-23
- 2.2.2 该用“得”,,混用为“的”23-24
- 2.2.3“的”与“得”皆可24-25
- 2.3 多重因素造成“的”与“得”的混用25-28
- 第3章“的”与“得”分用势在必行28-40
- 3.1 来源不同29-33
- 3.2 语音不同33-34
- 3.3 语义不同34-36
- 3.4 句法结构、句型不同36-37
- 3.5 语用不同37-40
- 第4章 结语40-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凯云;;韩国学生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贺宏燕;;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情况探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3 车淑娅;张在用;;泰国中小学生汉语结构助词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J];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0期
4 付营;高松;;高级阶段留学生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J];语文学刊;2013年16期
5 梁银峰;;汉语结构助词“底”来源考论[J];语言研究集刊;2011年00期
6 郭择汗;;初探留学生“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的比较[J];教师;2011年08期
7 何瑛;;结构助词“底”源自方位词新证——兼谈《辞源》“底”条释义二三[J];古汉语研究;2010年01期
8 陈汉君;;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之我见[J];天津科技;2009年06期
9 程业清;;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讲授“的”“地”“得”[J];考试周刊;2009年29期
10 江胜利;;能否把结构助词“的、地、得”看成一个词[J];黄山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630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3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