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语言听觉感知影响之深层解析
本文关键词:网络对语言听觉感知影响之深层解析
【摘要】:网络语境下的语言变体表现出与自然语言不同的形式和意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被解构,新的能指与所指被创造,产生了具有鲜明口语化特征的书面语言新变体。只靠视觉无法快速、准确地解码其新创意义,必须还原口语文化对听觉的依赖。网络语境下的"听"是大脑对语言符号表音系统的心理标记,是一种心理拼读。网络媒介延伸了语言的听觉感知器官,改变了"听"的内容和逻辑路径,解构了原有的格式塔完形,只有通过心理空间的跨域映射和概念整合进行二次加工,才能正确解码和"听懂"网络影响下的语言。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兰州文理学院外语学院;
【关键词】: 语言符号 心理标记 格式塔完形 概念整合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语言符号的网络再生及其生成逻辑研究”(项目编号:13XJA86000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0-05;G206
【正文快照】: 20世纪末,互联网技术开辟了语言表达的新平台,加速了语言的传播与创新。网络语言是虚拟时空中人际互动的重要方式,主要以书写形式呈现,同时也因满足人们即时、同步交流的需要而具有鲜明的口语化特征。只靠视觉无法快速、顺利地解码网络语言符号的新创意义,必须还原口语文化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颖桃;;论语言及其与人类的关系[J];长城;2009年06期
2 唐庆华;;越南历代语言政策的嬗变[J];东南亚纵横;2009年12期
3 刘增美;;生存的语言与语言的存在——哈金作品批评的思考[J];东岳论丛;2010年09期
4 李璐;;言语交际与言语交际结构[J];鄂州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韩文秀;;国际货币、国际语言与国家实力[J];管理世界;2011年06期
6 彭宣维;;第6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报告内容评述[J];英语研究;2006年04期
7 黄燕娟;;语言哲学视野下的反语言及其另类世界的建构——以《发条橙》中的纳查奇语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潘红;;林译《迦茵小传》人物称谓和身份建构的广义修辞学解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9 孟华;;类文字与汉字符号学[J];符号与传媒;2014年02期
10 文兰芳;;语言作为“空地”的价值判断——对于语言家园之说的怀疑[J];东南学术;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潘红;林译《迦茵小传》: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修辞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小慰;翻译研究的“新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8 白玉华;三种视角分析塞缪尔·贝克特戏剧中的沉默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思嘉;作为爱情符号的日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蔚;“红颜薄命”的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柯欢欢;论程抱一的中国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生;江华东陂梧州话名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聪聪;《说文》动物部目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李燕;社会语言学框架下美国俚语中的性别差异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7 杨梦;隐喻在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中的使用情况分析[D];中北大学;2012年
8 仲军维;言语理解过程中的词汇语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张春梅;金庸武侠小说中“英雄”形象修辞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爱华;汪曾祺小说与民间文学[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永珍;从电影的兴衰看视觉文化走向[J];咸宁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630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30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