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23:16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跨文化言语交际 民族审美观念 言语形式 言语行为 语言非工具性


【摘要】:文章从民族审美观念、言语形式和言语行为角度分别探讨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分析审美观念与言语交际存在的高度融合关系,指出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模式不仅证实了语言是人最本真的存在,还实现了不同文化的言语符号系统下的相似规则转换。这种转换具有指导现实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跨文化交际者更有效、更得体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
【关键词】跨文化言语交际 民族审美观念 言语形式 言语行为 语言非工具性
【基金】:2013-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课题“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语言非工具性研究”(编号:12532290)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跨文化言语交际越来越受到语言文化学者们的关注。跨文化言语交际遵循着重要的交际策略同时也是最可接受的说话策略,即“拣好听的话来说”。“这深刻地体现了说话人的美学追求,顽强地表现了人将语言符号变为审美对象的努力探索”[1]166。这种“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志君,秦傲松;汉英道歉策略对比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2期

2 凌来芳;中英请求言语行为策略选择之比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张知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美学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尹铁超;马亮;;“可说”、“不可说”与语言非工具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施家炜;汉英文化称赞语对比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6 吴淑琼,樊葳葳;英汉批评言语行为策略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7 钱冠连;不当交际工具使用的语言——西方语言哲学研究(之二)[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8 胡超;英汉赞语应答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刘宓庆;;思维方式、表现法和翻译问题[J];现代外语;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燕;;浅析英语语言的有机特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二占,张文鹏;语言符号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研究两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易新兰;;浅析直接成分分析法[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尹朝;;影响学生英译汉质量的因素分析[J];才智;2009年03期

5 曾妍;万维群;;整体语言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09年14期

6 王欣春;袁颖;;论霍凯特的语言学观点及影响——关于向心离心结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7 周平;;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8 刘丹;;从美学语言学的角度看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民族文化审美[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刘文正;;“是”的词性归属[J];长江学术;2009年02期

10 王荟;;汉语中请求行为的前序话语及其策略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卓丹;;英汉称赞语和应答中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竹屏;;普通话水平测试在语言测试中的共性与个性[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小yN;;试论英语教学美育实践[A];《网友世界》(2014)[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史文霞;科技语篇经济性:意向性与语用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于秀成;汉语中非真诚性邀请行为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东;《水经注》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姚俊;汉英言语反讽的形式与功能一项基于电视辩论语料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9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方传余;言语幽默的语用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婷;日语称赞语之应答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芳;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语际语用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爽;论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选择之异同[D];吉林大学;2011年

4 芦菲;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丰丽荣;英语情态句汉译时的拆译[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梅;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泳涵;魏晋南北朝至今汉语对话体文学作品中道歉语演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李同;《新实用汉语课本》言语行为分布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9 贝思思;英语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及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铃凤;汉语致歉语话语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丁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无通;;我在牛津做游戏[J];读书;1993年04期

3 江怡;两套话语 一种传统[J];读书;2000年06期

4 罗厚立;业余“学术警察”心态与学术表述[J];读书;2000年07期

5 黄永红;对言语行为“道歉”的跨文化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吴丁敏;;美无处不在——论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8期

7 区颖;杨婷;裴鼎鼎;;论大学英语课堂上的美育渗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4期

8 邹莹;尹铁超;;可表达的思维维度形式研究[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9 王爱华!610053;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10 张绍杰,王晓彤;“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637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37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4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