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词类的类型学和汉语的词类

发布时间:2017-08-07 23:12

  本文关键词:词类的类型学和汉语的词类


  更多相关文章: 词类 类型学 名动包含 语法化


【摘要】: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从词法类型转移到词序类型,近年又有从词序类型进入词类类型的趋向。本文说明这种转移的内在逻辑,并对当前词类类型研究的情况择要作一介绍,像英语那样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四分的词类格局其实在世界语言中并不占多数。本文还就汉语现在通行的词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加以分析,初步提出一种更加贴近汉语实际的词类系统。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江苏省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词类 类型学 名动包含 语法化
【分类号】:H146.2
【正文快照】: 1.“词法”类型,“词序"类型,“词类"类型语言类型研究和语言共性研究可以i兑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可以这样来理解:类型学是通过比较从结构特点上对语言进行分类;世界上的语言看上去结构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结构变异要受一定的限制,有些变异类型不可能出现,这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完权;沈家煊;;跨语言词类比较的“阿姆斯特丹模型”[J];民族语文;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寿;走向成熟和繁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我国(大陆)近20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综[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韩颖;;汉英旅游广告语中歧义的认知语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刘向东;;汉语词类划分的分歧与和解——来自生成语言学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孙银新;;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马乃田;句法规律: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路崴崴;;“V一下”结构语义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张新华;;与无定名词主语句相关的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詹人凤;试说隐性语法关系[J];北方论丛;1994年05期

9 张秀松;;从生成词库论看汉语词的逻辑多义性[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10 刘斐;张虹倩;;现代汉语“会”研究述评[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邢富坤;宋柔;;自动词性标注中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对英汉语的不同影响[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万菁;姬东鸿;任函;冯文贺;;汉语复合名词短语特征结构的标注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3 陈波;姬东鸿;孙程;吕晨;;基于特征结构的汉语主谓谓语句语义标注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4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程书秋;;“V不V”及其相关结构[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6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刘朝涛;中文问答系统中的句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2 钟鸣;汉英事件名词比较[D];南昌大学;2010年

3 罗业永;刍议《山歌》中的明清吴语副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璐;面向设计的“有”字语义分析及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秀娟;《吕氏春秋》形容词转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芦军;先秦汉语名词用作状语及其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聂云;古代汉语名动词类转变的多角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伟业;《战国策》连动结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曲文蕾;《吕氏春秋》词类活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竹筠;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刘丹青;;原生重叠和次生重叠:重叠式历时来源的多样性[J];方言;2012年01期

3 沈家煊;;从韵律结构看形容词[J];汉语学习;2011年03期

4 吴福祥;;南方语言正反问句的来源[J];民族语文;2008年01期

5 刘丹青;;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说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1期

6 张伯江;;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1期

7 冯胜利;;韵律句法学研究的历程与进展[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1期

8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637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37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5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