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无头”关系小句的话语-句法界面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语“无头”关系小句的话语-句法界面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头”关系小句 话语功能 信息结构 语义复原 话语-句法
【摘要】:汉语"无头"关系小句(NRC-nominalization as relative clause)的中心名词缺失,或者说以零形(?)出现。本文通过语料库分析,从NRC的话语功能入手,发现NRC的话语-句法规律:"无头"等句法表现取决于?中心名词在语义上具有可复原性、在话语信息结构中地位明确,从而NRC实现相应话题识别、焦点体现或关联的话语功能;然后通过NRC平行语料库观察,验证了NRC的多功能性。NRC话语-句法规律显示其句法表现与话语功能具有相关性,这反映出汉语句法结构和行为的更多"话语导向"性。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
【关键词】: “无头”关系小句 话语功能 信息结构 语义复原 话语-句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语结构性话语标记句法-语义互动关系及其英语转换策略研究”(12BYY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1.引言关系小句(RC-relative clause)描写一个事件或状态,一直被认为是从属结构,起到限定或修饰中心名词(Head NP)指称的作用(Lehmann 1992;Givon2001;Andrews 2007)。汉语通过标记语“的”字把RC与中心名词前后连接起来,如:(1)一些[从来没有预料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在眼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贺川生;蒋严;;“XP+的”结构的名词性及“的”的语义功能[J];当代语言学;2011年01期
3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4 徐赳赳;;关系小句的语法和篇章特征分析[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5 严辰松;;限制性“X的”结构及其指代功能的实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许余龙;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7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8 秦洪武;王克非;;基于对应语料库的英译汉语言特征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2期
9 文旭;刘润清;;汉语关系小句的认知语用观[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10 张滟;;话题链的句法-话语界面研究——汉语话语导向类型特征的一个表现[J];现代外语;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陈维友;蔡文娟;;韵律对英语诅咒插入语和汉语离合词表达的制约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肖薇;夏竞成;;语用视角下的认知转喻和语篇连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刘华文;;试论英汉双语词典的认知模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田野;;北京话强调焦点句音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姜向荣;;小说语言形象变异与语境适应[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9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张化瑞;;以词义为主轴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宗政;200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陈培;英语口语语篇中重读代词与非重读代词的回指可及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达;“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陈平,徐赳赳;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J];国外语言学;1996年04期
3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5 沈园;逻辑判断基本类型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6 司富珍;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7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8 周国光;对“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一文的质疑[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9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10 周国光;;括号悖论和“的X”的语感——“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疑难求解[J];当代语言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锡根;“常言(道)……”和“正是……”表达式的构成特点及其话语功能——也谈《金瓶梅词话》中的程式化表达[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熊学亮;信仰空间的话语功能[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3 邵敬敏;朱晓亚;;“好”的话语功能及其虚化轨迹[J];中国语文;2005年05期
4 张振亚;王彬;;“那”的外指用法、虚化及其话语功能[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郭娟;;肯定性反问应答衔接语的话语功能[J];文学教育(中);2012年04期
6 朱炜;;从评价基调理论看隐喻的话语功能[J];当代修辞学;2012年03期
7 李秉震;张全生;;“说到”的话语功能分析[J];语言研究;2012年04期
8 刘林军;;从话语功能看话题标记的实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03期
9 苏俊波;;“说真的”的话语功能[J];汉语学报;2014年01期
10 倪兰;“是……的”结构话语功能[J];语文学刊;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永峰;“是 好 对 行+语气词”的话语功能[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赵聪;应答词“是、对、行、好”的话语功能分析[D];延边大学;2006年
3 刘少佳;“小X(X)”构式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李丽娜;省略的话语功能及其关联理论阐释[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佳奇;“很X”和“X得很”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银萍;“X归X(,,Y归Y)”及相关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87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8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