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方言语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7:33
本文关键词:浙江桐乡方言语音研究
【摘要】:桐乡市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桐乡方言隶属于苏沪嘉小片,是浙北吴语的重要分支。由于桐乡地缘特殊,地处苏沪嘉与苕溪方言交界地段,因而桐乡方言相对一般方言点就更有特殊性。本文以桐乡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桐乡方言音系、普方比较、古今比较、以及内部差异与邻近方言的差异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全文对桐乡方言今音的声韵调进行全面描写,将桐乡方言与普通话和中古音进行比较,归纳了桐乡方言与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一些现象力求能做出语言学上的解释,也对方言内部的文白异读、新老差异等现象做了调查,最后比较了桐乡方言与邻近方言的异同。
【关键词】:桐乡方言 语音 比较 吴方言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73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8
- 绪论8-13
- 第一章 桐乡及桐乡方言概况13-15
- 第一节 桐乡概况13-14
- 一、地理概况13
- 二、历史沿革13-14
- 第二节 桐乡方言概况14-15
- 第二章 桐乡方言音系15-44
- 第一节 桐乡方言的今音音系15-18
- 一、桐乡方言的声母15-16
- 二、桐乡方言的韵母16-17
- 三、桐乡方言的声调17-18
- 第二节 声韵拼合关系18-21
- 一、桐乡方言声韵配合表18-21
- 二、声韵配合关系小结21
- 第三节 声韵调拼合关系21-30
- 第四节 同音字汇30-44
- 第三章 桐乡方音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关系44-64
- 第一节 声母间的对应关系44-50
- 一、桐乡方言[p]组与普通话[p]组44-45
- 二、桐乡方言[t]组与普通话[t]组45-46
- 三、桐乡方言[ts]组与普通话[ts]组46-48
- 四、桐乡方言[c]组与普通话[(?)]组48-49
- 五、桐乡方言[k]组与普通话[k]组49-50
- 六、桐乡方言与普通话声母对应关系50
- 第二节 韵母间的对应关系50-63
- 一、桐乡方言(?)韵母50-51
- 二、桐乡方言i韵母51-52
- 三、桐乡方言u韵母52
- 四、桐乡方言a ia ua韵母52-53
- 五、桐乡方言ae i(?)u(?)及εiεuε韵母53-54
- 六、桐乡方言(?) i(?)韵母54-55
- 七、桐乡方言(?)韵母55-56
- 八、桐乡方言(?)及(?)韵母56-57
- 九、桐乡方言(?)韵母57-58
- 十、桐乡方言(?)韵母58-59
- 十一、桐乡方言a(?)ia(?)ua?韵母59-60
- 十二、桐乡方言o(?)io(?)韵母60-61
- 十三、桐乡方言(?)韵母61
- 十四、桐乡方言(?)l ui m n (?)韵母61-62
- 十五、桐乡方言与普通话韵母对应关系62-63
- 第三节 声调间的对应关系63-64
- 一、桐乡方言与普通话声调对比63
- 二、桐乡方言与普通话声调对应关系63-64
- 第四章 桐乡方音与中古音的语音对应关系64-85
- 第一节 与中古音的声母对应关系64-70
- 一、中古声母帮组非组64
- 二、中古声母端组 泥组64-65
- 三、中古声母知组 精组 庄组 章组65-66
- 四、中古声母见组 影组66-67
- 五、桐乡方言与中古声母对应关系67-70
- 第二节 与中古音的韵母对应关系70-84
- 一、中古韵母 通摄70
- 二、中古韵母 江摄70-71
- 三、中古韵母 止摄71-72
- 四、中古韵母 遇摄72
- 五、中古韵母 蟹摄72-73
- 六、中古韵母 臻摄73-74
- 七、中古韵母 山摄74-76
- 八、中古韵母 效摄76
- 九、中古韵母 果摄76
- 十、中古韵母 假摄76-77
- 十一、中古韵母 宕摄77
- 十二、中古韵母 梗摄77-78
- 十三、中古韵母 曾摄78-79
- 十四、中古韵母 流摄79
- 十五、中古韵母 深摄79-80
- 十六、中古韵母 咸摄80-81
- 十七、桐乡方言与中古音韵母对应关系81-84
- 第三节 与中古音的声调对应关系84-85
- 第五章 桐乡方言的内部差异与外部比较85-94
- 第一节 文白异读85-87
- 一、奉母和微母字85
- 二、日母字85
- 三、见系二等字85-86
- 四、止摄见系字86
- 五、麻二与佳央二等字86
- 六、梗摄二等入声字86
- 七、其他文白异读字86-87
- 第二节 新老派差异87-90
- 一、桐乡方言新老差异87-88
- 二、桐乡方言语音变化的新特点88-90
- 第三节 邻近地区差异90-94
- 一、声母上的差异之处90-91
- 二、韵母上的差异之处91-92
- 三、声调上的差异之处92-94
- 结论94-96
- 参考文献96-98
- 附录98-99
- 致谢99-1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忠敏;;论160年前上海话声母[dz]/[z]变异——兼论北部吴语从邪澄崇船禅等母读音变异现象[J];方言;2015年04期
2 王福堂;;文白异读和层次区分[J];语言研究;2009年01期
3 殷树林;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陈忠敏;重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J];语言研究;2003年03期
5 刘勋宁;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6 苏向红,柏建华;嘉兴方言声韵调之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苏向红;平湖方言声韵调之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俞允海;浙北吴语声韵调内部差异考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俞允海;桐乡方言声韵调之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俞正贻;桐乡方言本字例释[J];湖州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阮咏梅;浙江温岭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7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8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