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运动事件空间界态语义的词汇化模式实证研究——以“walk through”为例
本文关键词:英汉运动事件空间界态语义的词汇化模式实证研究——以“walk through”为例
【摘要】:本文在运动事件框架下,采用实证方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空间界态语义的词汇化模式特征,对Talmy的"界段重合"原则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本研究发现,动词结构和名词结构的空间界态词汇化模式有所不同。动词结构词汇化模式主要体现了有界化,但容易受到语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界态转化;名词结构的词汇化模式主要体现了无界化,且较之动词结构不易受到语境因素的影响。名词结构即使在较强的语境因素影响下发生了界态转化,其无界化的特征仍然有所保留。在一些特殊句法结构中(如动趋结构),汉语的词汇化模式也体现了差异性。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运动事件 界态 词汇化模式 界段重合原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宏事件语义类型学实证研究”(编号:13BYY012)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314;H146
【正文快照】: 0.引言 “凸出来”事物因为很显眼(salient),所以很容易被人运动事件框架下,空间界态是语义的表现形式 们看作是“有界的个体事物”。之一。中外学者主要从界态的内涵、界态的转化以及 关于界态的词汇化模式,Talmy(1985,1991)从语界态的词汇化模式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出现、存在、消失”与“有界、无界”[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2 陈佳;;英语across类介副词的界态语义与动态识解[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3 沈家煊;;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4 杨京鹏;托娅;;运动事件封闭和开放语类的体验对比研究——以英语路径动词为例[J];外语教学;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传禄;;汉语位移事件参照及其格标[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刘小川;;浅析汉语趋向范畴语义演变的共性特征[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薛玉萍;;汉语运动事件框架语言类型归属的再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秦洪武;崔蓉;;事件共指与话语连贯[J];当代语言学;2009年01期
5 阚哲华;;汉语位移事件词汇化的语言类型探究[J];当代语言学;2010年02期
6 徐丹;沈家煊;完权;;《汉语句法的类型转变》述评[J];当代语言学;2010年03期
7 史文磊;;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研究综观[J];当代语言学;2012年01期
8 石慧敏;;汉语动结式研究综述[J];对外汉语研究;2011年00期
9 吴福祥;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目标[J];古汉语研究;2005年02期
10 汪立荣;;情感述语结构的英汉对比[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4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5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曾永红;中国大学生英语运动事件表达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岭;现代汉语指称范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丽敏;反义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俊丽;留学生存现句习得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常婧;汉语动结式致事论元实现的构式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华祚彩;《吕氏春秋》兼语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超;初中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情态补语练习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河斗振;汉韩运动动词事件框架表达的对比分析[D];北京大学;2011年
8 张毅;津巴布韦学生习得汉语述补结构的偏误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蔡雯婷;现代汉语“V以”研究及其个案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邢玲;“A到X”构式的形成及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2 韩大伟;;“路径”含义的词汇化模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胡建华,潘海华;NP显著性的计算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指称[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5 秦洪武;汉语“动词+时量短语”结构的情状类型和界性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2年02期
6 陈忠;;复合趋向补语中“来/去”的句法分布顺序及其理据[J];当代语言学;2007年01期
7 阚哲华;;汉语位移事件词汇化的语言类型探究[J];当代语言学;2010年02期
8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9 田宇贺;名词性成分在“V+趋+来”结构中的位置制约因素[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10 杨凯荣;;论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J];汉语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珂;英汉语存现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秋菊;存现句系列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俊杰;现代汉语存现句的配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安玉霞;存在句语义要素匹配关系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张谦;英汉存在构式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江;;去词汇化:“结婚”和“洗澡”由词返语[J];语言研究;2006年04期
2 徐时仪;;“一味”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考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3 邵敬敏;;说“V一把”中V的泛化与“一把”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7年01期
4 盛银花;;“还有”的连接功能及其词汇化[J];语言研究;2007年04期
5 鲁克伟;韦汉;;死喻形成的多维考察——隐喻是如何被词汇化的[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刘红妮;;“一+N”的词汇化与语法化——以“一概”的个案研究为例[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刘红妮;;“一律”与“一概”的词汇化、语法化比较初探[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李雅;张建伟;;词汇的价值观念框架下的认知模式探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董祥冬;;“V+有”的词汇化进程[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10 刘红妮;;“以期”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兼论“以V”的词汇化、共性与个性[J];语言科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昌静;;英汉双及物构式引申机制对比[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岩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汉语更接近“卫星框架语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芳涛;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应真箭;二语词汇学习软件中的词聚合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元;汉英视觉词汇认知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潘明霞;汉英“身物互喻”词汇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晓然;双音短语的词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洪涌;先秦两汉商业词汇—语义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梁金宝;藏语历史文献词汇统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欣;英汉新词词汇化程度对比分析[D];烟台大学;2009年
2 董玲玲;“V不得”的词汇化及其例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范宁;“何X”的词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张明友;“V不得”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5 崔贵兵;“V不C”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6 李芬;双音结构“X以”的词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红云;“然+X”词语的词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沈中平;时间词“X前/后”词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珂;汉语非短语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刘灵敏;否定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91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9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