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隐喻理解与情绪生成——以事件框架下非言语隐喻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21 01:12

  本文关键词:隐喻理解与情绪生成——以事件框架下非言语隐喻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非言语隐喻 体验认知 隐喻模拟 概念合成 情绪生成


【摘要】:非言语事件或行为实际上也是一个隐喻系统,是由身体体验到事件行为的一个映射过程。个体在将源域的概念(身体体验)投射到目标域(事件行为)之后,身体会先进入一个由生理反应构成的体验空间,以此来帮助个体实现对事件行为的隐喻理解,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因此,身体体验是隐喻理解的基础,隐喻理解能促进情绪的生成,反之,情绪也会影响着个体的隐喻理解。当某一社会中的个体对某一事件形成一种无意识的隐喻理解并形成某一相同或想似情绪时,言语隐喻中也会出现相对应的表达形式。
【作者单位】: 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非言语隐喻 体验认知 隐喻模拟 概念合成 情绪生成
【基金】:益阳市社科联项目“转喻与隐喻的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014YS2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隐喻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家、修辞学家、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等的“兵家必争之地”。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认为,隐喻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两者属于一种对比关系。而古罗马修辞学家Quitilian则认为,隐喻实际上就是用一个词去替代另一个词的修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蔚;隐喻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及隐喻理解[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杜学鑫;张文鹏;;从施喻者角度看隐喻意义构建和隐喻理解[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3期

3 岳娟;;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4 李运华;;小学儿童隐喻理解特征[J];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苏岚;;想象性经历特点下语境对隐喻理解的影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胡建伟;;隐喻理解的语言及认知角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唐世民;;隐喻理解,概念隐喻理论还是范畴包容模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05期

8 唐世民;;隐喻喻体所指与隐喻理解[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陈治安,蒋光友;隐喻理论与隐喻理解[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龚玉苗;孙毅;;国外隐喻理解半球效应研究述评[J];外语研究;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秋凤;丁峻;;具身视域下情绪启动对隐喻理解影响的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蒲松龄;;隐喻构建基本要素及其与隐喻理解效果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郑艳霞;;隐喻的认知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群;隐喻理解中的常规性和适宜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艳芳;规范性和抽象性对隐喻理解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5年

3 曹蕊;汉语隐喻理解的加工过程及方向性和相似性的影响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坤;英语水平对隐喻理解能力及策略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5 邹梦雨;2-6岁儿童隐喻理解能力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涛;从文化角度谈隐喻理解[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7 岳娟;用关联理论阐述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D];南昌大学;2011年

8 白锋宇;儿童对隐喻的意义理解及其隐喻理解认知过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梁醒君;抑制和强化机制对汉语隐喻理解的作用[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琛;面向隐喻理解的认知属性知识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9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09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7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