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语境——对语境本质的批判性考察
本文关键词:何谓语境——对语境本质的批判性考察
【摘要】:作为语言哲学核心概念,语境因其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和易变性,从而使得学者们对其进行正面界定的努力往往陷入无力把握的状态:无论是语境的客观性维度还是语境的关系性维度,抑或是语境的主观心理建构维度,都只是作为局部的语境研究。语境是围绕在文本周围的建构的关联性实在,并以文本为中心动态地连续生成。语境以网络体系的方式与文本相关却不是此文本的组成部分,它普遍性地存在着并具有必然性地赋予文本某种具体特定的意义。但是,仅从纯粹内涵角度研究还不足以将语境与其相近的概念区隔开来。语境与"共文"之间的话语与文本的差异,语境与"互文"的中心凝聚性与无中心性、人本主义与反人本主义倾向、立体空间性与平面性的差异,语境与"生活世界"的动态建构性与预存性、意识性与直觉性、具体性与总体性、文本目的意向性与自我目的意向性,这些语境和周遭外延性范畴的差异性将语境自身更加明晰地凸显出来。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语境 关联性实在 动态生成 意义赋予
【基金】:西南民族大学学位点建设项目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XWD--S05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语境”无处不在地被使用,但一问“语境是什么”时,我们竟然变得茫然了。而我们又不得不正视这个看似简单却又艰深的问题,因为“要想对于一个理论以及这一理论有关的所有概念作出可靠的解释,就必须先从解决一个中心问题入手,即先从确立一个关键概念的确切含义入手”[1](P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杰;;哲学中的“语境”——语境发展的三条路径及层面性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韩冰;娄奇;;语境与生活世界:语用学发展新探[J];外语学刊;2011年01期
3 韩彩英;语境本质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代明;;羌族民间艺术的认同及审美变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蒋冰晶;;沟通视域下农民信访化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7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包华军;;结合地域文化差异加强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汪行福;;三大转向及其未来取向——为哈贝马斯80诞辰而作[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7 包世琦;;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晓;;论法哲学视野中的证明对象[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诚;;30年来文学本体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8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宇;清代吉祥纹样在定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芳;导向设计的多维度拓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吕娜;都市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与文化内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范姝;材料的言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别淑花;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琦;论绘画写生中的创作意识[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旦正才让;藏族古典诗学味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俭;论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迪[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皮德敏;;历史理性批判与语言的时间维度[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2 徐海铭;;回到生活世界:一种探索语义的人文策略[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3 高小丽;;罗素摹状语理论的考察与反思——以语境为维度[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4 于林龙;吴宪忠;;论支撑哈贝马斯意义理论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世界看哈氏形式语用学的理论基础[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5 廖传风!510232;语境与语境教学法[J];外语界;2000年04期
6 韩彩英;语境的制约功能及其表现形式[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4期
7 许力生;;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构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全国;语境在文学艺术活动中的制约作用[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1期
2 冯春莲;;语境认知与误解[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3 罗迪江;;语境生成“三分说”[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杜晓燕;;浅谈语境[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1期
5 仲方方;;浅论语境对翻译的制约作用[J];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6 王小侠;;关于文化语境在艺术学中的理论阐述[J];音乐创作;2013年11期
7 王仁才;论在翻译活动中语境、文化及认识的作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陆恩;;语境的交际维度与翻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王丽群;白解红;;语境移位的定义及其分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张丹;;语境的静态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艳艳;;从文化语境看归化和异化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玫;语境差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盛海涛;翻译中语境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3 詹仁美;语境、交际与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窦佳佳;反思语境[D];山西大学;2012年
5 陈颖;语境与翻译[D];兰州大学;2006年
6 高珊;翻译语境的三维时空下的动态阐释[D];中南大学;2012年
7 邓指辉;语境对俄语主观情态影响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璐;文化语境对汉译英政论文翻译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蒲仕江;关于语境要素中主体功能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侯永化;语境及其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16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1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