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的动态特征与修辞哲学基础
本文关键词:受众的动态特征与修辞哲学基础
【摘要】:修辞学视阈下的受众具有显著的动态特征,而这一特征既体现在受众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起起伏伏,又体现在受众的真实性、受众在篇章建构中的作用以及受众与言说者间的关系等三方面。同时,受众动态特征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其修辞哲学基础,即对真理的不同见解之上。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受众 动态特征 修辞哲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10BYY006)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我国,有关受众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大众传播学与新闻学研究领域内,而在修辞学范围内的受众研究却很少有人问津。事实上,作为迄今为止业已存在近2500余年的古典修辞学的三大要素之一,受众不仅对修辞学研究,而且对论辩、写作、演讲术、篇章学以及对比修辞学等等都有着举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李肇;农德昌;;从修辞策略看心理疏导的平等沟通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邓李肇;;西方修辞学理论观照下的国际商务信函写作[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邓李肇;;高校心理辅导员修辞策略的PAC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8期
4 刘洋;田丹;;贵州对外旅游宣传语境下的修辞受众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曾伟坚;;应用文写作中的读者分析及应用[J];广西教育;2013年07期
6 郑春婷;;乔布斯商业演讲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批评[J];闽江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7 陈丹霞;方敏惠;;《日用家当》的修辞构建[J];安顺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陈丹霞;;《呼啸山庄》杨苡译本的修辞解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9 崔靖靖;;电视广告修辞中的受众分析[J];才智;2014年09期
10 陈丹霞;;福克纳和莫言作品的修辞动机解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丁蔓;生存论视域下的隐喻与真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徐永;叙事语篇研究的修辞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冯志国;语篇阅读的新修辞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许彩云;汉语指令性语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杨娜;妇女人权的文化话语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顾尔伙;博弈中的心智发展[D];西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修辞的意味——修辞哲学简论[J];修辞学习;2002年04期
2 邓志勇;;西方修辞哲学的几个核心问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陈昌奇;邓志勇;;西方修辞哲学核心问题与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4 曹强;;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析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冯全功;;《红楼梦》中修辞哲学的英译——以女性修辞为例[J];民族翻译;2012年04期
6 吴礼权;两汉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J];江淮论坛;1995年05期
7 吴礼权;中国修辞哲学论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8 吴礼权;论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J];雁北师院学报;1998年03期
9 曹强;;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学科体系刍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10 温科学;西方修辞哲学[J];修辞学习;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833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3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