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论虚量和实量——兼论其与约量、确量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9-14 19:02

  本文关键词:论虚量和实量——兼论其与约量、确量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虚量 实量 约量 确量 句法语义范畴


【摘要】:文章从分析"很"与含数量词语的动词短语组合中数量词语所受的语义限制条件入手,对虚量和实量的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并厘清了其与约量、确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解释了汉语学界之前在相关研究中提出的"不定量"条件所不能解释的一系列现象。文章认为虚量和实量不是单纯的语义范畴,而是介入了语用因素的句法语义范畴。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虚量 实量 约量 确量 句法语义范畴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PSG框架下的现代汉语共量副词研究”(项目编号:14YJC74009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汉语构式知识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JJD740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自消歧模式的语法知识自动获取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1103089) 沈阳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构式与篇章视野下的汉语表量形式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虚量和实量是量范畴的一组子范畴。根据我们掌握的文献,李宇明于2000年最早提出这组概念,并认为虚量是“有意而为之”的“不真实的量”,而实量是“实实在在的量”,“量中不含虚说、夸张的因素”,虚量和实量相对。[6]十多年来,汉语学界对这组概念关注较少。?但是,关于虚量、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明富;;古汉语形比句量值补语的历时考察[J];古汉语研究;2012年03期

2 宋玉珂;;程度副词“最”和“很”的用法[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足云;“是……的”句式的比较与系统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刘翠;古汉语“不”的一类特殊用法——兼与《经传释词》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黄启庆;尹海良;;现代汉语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及其音变处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富坤;宋柔;;自动词性标注中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对英汉语的不同影响[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缑瑞隆;;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国炎;;布依语比较句的结构类型[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魏励;;现代汉语“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晓惠;《红楼梦》中差比句式的运用──兼论前80回和后40回的差异[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袁健惠;;东汉佛典和本土传世文献的受事话题句[J];汉语学报;2011年03期

3 张国宪;;形容词的记量[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4期

4 张峧;从汉语比较句看历时演变与共时地理分布的关系[J];语文研究;2005年01期

5 殷志平;;“X 比Y 还 W”的两种功能[J];中国语文;1995年02期

6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7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J];中国语文;2000年05期

8 赵金铭;汉语差比句的南北差异及其历史嬗变[J];语言研究;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851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51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d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