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施莱尔马赫异化翻译策略之历史文化成因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18:17

  本文关键词:施莱尔马赫异化翻译策略之历史文化成因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施莱尔马赫 异化 翻译 解释学


【摘要】:德国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的异化翻译理论,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成因。从如何对待异域文化来讲,施莱尔马赫强调保留和尊重异域他者语言文化。异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文化理念,还体现了德国的精英主义意识,与当时德国抗击法国霸权主义文化密切相关。正是通过翻译吸收他者的语言文化的异质性,德国积累了文化资本,构建了自我民族认同。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关键词】施莱尔马赫 异化 翻译 解释学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一、施莱尔马赫异化翻译法之渊薮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是德国哲学家、神学家、翻译理论家,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就接受基督教思想的浸润。幼年在莫拉维亚兄弟会虔信派学校读书,1787年进哈雷大学攻读神学和哲学,广泛涉猎康德等哲学家的著作。1810年,任教于洪堡特创办的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华军;;创造理性:近代大学教学的规定[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6期

2 冯宪光;;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个焦点问题[J];外国文学;2014年01期

3 何卫平;;历史意识与解释学循环[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4 陈文忠;;走向学者之路的学术五步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邝安全;;论《登幽州台歌》的悲剧意识[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12期

6 方开瑞;;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原创力与学术生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7 潘德荣;;哲学与现代宗教——以费尔巴哈人本学为思维进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李洋;;法国当代电影与艺术等级体制[J];当代电影;2014年07期

9 叶隽;;新教育学与传统资源——读吴家莹《新教育学的建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02期

10 鹿钦兰;;高校图书资料系统在民族复兴大业中应有的作用和担当[J];大学教育;2014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中田;;《桑干河上》艺术断想[A];丁玲创作独特性面面观——全国首次丁玲创作讨论会专集[C];1984年

2 雨田;;论泰戈尔诗学对印度文化的贡献[A];东方丛刊(1992年第3辑 总第3辑)[C];1992年

3 林笳;;歌德与《百美新咏》——跨文化阐释的一个尝试[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4 王一川;;异国情调与民族性幻觉——张艺谋神话战略研究[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5 林笳;;歌德与木鱼书《花笺记》[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6 祁志祥;;美在适性:关于“美”的实质的全新解读[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7 孙玉石;;郭沫若关于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下)——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沉思[A];郭沫若研究(第四辑)[C];1988年

8 傅正乾;;《孔雀胆》与《哀格蒙特》的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九辑)[C];1991年

9 王建华;;汉语,我们的精神家园——“基于汉语言文化”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郭杰;;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A];诗经研究丛刊(第三辑)[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春梅;意义与含义争论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沙苗苗;柏林大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孟庆鹤;启蒙视野下的德国早期浪漫派[D];湘潭大学;2009年

5 张志斌;弗·施莱格尔诗学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袁文彬;狄尔泰的体验概念与诠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童潇潇;酒神的回归与基督的变形[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子廓;埃米里奥·贝蒂方法论诠释学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黄睿;施莱尔马赫早期思想中的自由观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刘莎;屠格涅夫与郁达夫创作比较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德荣;走向理解之路——施莱尔马赫哲学述评[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李毓章;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本质思想的意义──对《论宗教》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金惠敏;在言词与意义之间——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解构之维[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4 张锰;;论施莱尔马赫解释学及其缺陷[J];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08期

5 江怡;论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及其浪漫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年01期

6 张俊;;施莱尔马赫诠释学与康德哲学[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3期

7 闻骏;;“神圣情感”与“绝对依赖”——论施莱尔马赫与奥托宗教思想路向的差异[J];宗教学研究;2013年02期

8 特里·伊格尔顿;邹涛;冯文坤;;理论之沉浮——《理论之后》第二章[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6年01期

9 安延明;;施莱尔马赫普遍解释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01期

10 张云涛;;论施莱尔马赫《独白》中的教化伦理学[J];求是学刊;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黄毅;黑格尔批判施莱尔马赫的主体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武汉大学欧美宗教文化研究所 张云涛;“同行是冤家”:施莱尔马赫与黑格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2 黄睿;施莱尔马赫早期思想中的自由观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胡叶涵;施莱尔马赫对当代西方译论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立松;施莱尔马赫的阐释学与译者主体性[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1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31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6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