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范畴理论视角下味觉词语的情感隐喻意义构建

发布时间:2017-10-01 10:32

  本文关键词:范畴理论视角下味觉词语的情感隐喻意义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范畴化 味觉词语 意义构建 情感隐喻


【摘要】:味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一种感觉,也是人类最初的生活体验。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味觉类词语体系,用于表达人的各种情感和感受。因为范畴能使人的思维更加缜密,逻辑更加清晰,并能对事物进行有效合理的规整,而味觉词语的隐喻表达是将属于源域的具体味觉词的意象通过相似性映射到人的抽象的情感域上,进而通过味觉概念加深人们对一些语言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能使其得到灵活运用。纵观古今中外关于味觉词语的研究大都停留在词汇层面,两种语言的对比层面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而范畴理论下有关味觉词语的隐喻研究在数量上相对比较少。因此,本论文将以这一理论为契机来构建英汉之间味觉词语的情感隐喻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味觉词语的情感隐喻意义构建。以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为基础,将味觉中的“酸”,"sour",'‘甜”,‘'sweet",“苦”,"bitter",“辣”,“hot”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隐喻认知机制研究,即相似性,映射和双重影像来构建味觉词语丰富的情感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发现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处于不同层级的味觉词语意义是由人的认知模式决定的,具体来讲是由范畴化的认知模式决定的。第二,英汉之间味觉词语的意义延伸与扩展具有隐喻的特征,它们是通过映射和双重影像来构建的。第三,人类微妙,复杂面丰富的内心情感与味觉词语意义的拓展存在相似的隐喻特征和诸多的共性,从而实现了英汉之间味觉词语的情感隐喻意义构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上,笔者丰富了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的相关研究。实践上,有助于学习者灵活运用味觉类词语表达,提高英汉互译水平,同时该词类丰富的情感隐喻意义构建与表达不仅增添人们的生活情趣,也娱乐人的生活。
【关键词】:范畴化 味觉词语 意义构建 情感隐喻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H313
【目录】:
  • Abstract5-7
  • 摘要7-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4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1-12
  • 1.2 Research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12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12-13
  • 1.4 Structures of the Thesis13-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2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Category Theory14-18
  • 2.1.1 Studies on Category Theory Abroad14-16
  • 2.1.2 Studies on Category Theory at Home16-18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aste Words18-21
  • 2.2.1 Studies on Taste Words Abroad18-19
  • 2.2.2 Studies on Taste Words at Home19-21
  • 2.3 Summary21-22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22-38
  • 3.1 Category Theory22-31
  • 3.1.1 Overview of Category Theory22-24
  • 3.1.2 The Prototype Theory24-26
  • 3.1.3 The Hierarchical Theory of Categorization26-31
  • 3.2 Conceptual Metaphor31-37
  • 3.2.1 The Definition of Metaphor32-34
  • 3.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phor34-37
  • 3.3 Summary37-38
  • Chapter Four Metaphorical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Taste WordsBased on Category Theory38-61
  • 4.1 Interpretation of Taste Words under Category Theory38-40
  • 4.2 Constructive Process of Emotional Metaphor of the Taste Words Based on Category Theory40-43
  • 4.2.1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of Category40-41
  • 4.2.2 Category Mapping:Basic Way of Taste Metaphor's Production41-43
  • 4.2.3 Double Image:Basic Fountain of Taste Metaphorical Vividness43
  • 4.3 Metaphorical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Taste Words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Under Category Theory43-59
  • 4.3.1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Taste Words Based on the Superordinate Category44-46
  • 4.3.2 A Detailed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Emotional Metaphor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Taste Words Based on Basic Level Category46-58
  • 4.3.3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Taste Words Based on Subordinate Category58-59
  • 4.4 Summary59-61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1-64
  • 5.1 Major Findings61-62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62-64
  • Bibliography64-67
  • Acknowledgements67-68
  • List of Academic Accomplishments Related to M.A. Dissertation during Schooldays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好平;;英汉“悲伤”情感隐喻的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赵明;;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与差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廖世军;岳好平;;浅议情感隐喻的认知互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年12期

4 杜金丽;;“愤怒”情感隐喻的英汉认知对比[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7期

5 范兆霞;;汉语中的情感隐喻表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6 苏伯佳;;从认知角度看情感隐喻[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8期

7 王晓楠;;汉日“愤怒”情感隐喻对比研究[J];语文学刊;2012年05期

8 束金星,徐玉娟;从隐喻式认知看情感隐喻[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孙慧敏;试探英汉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隐喻类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10 周梅芳;从认知的角度看情感隐喻[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俊丽;;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of Sad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王娅婷 陈俊 王华根;汉字字体本身即为一种隐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飞;《穆斯林的葬礼》中情感隐喻的英译策略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黄雪贞;英汉以颜色词为始源域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露萍;《简爱》中的情感隐喻翻译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4 周瑞;文化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陈应骏;焦虑缓冲视野下温度的变化对死亡凸显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赵科;范畴理论视角下味觉词语的情感隐喻意义构建[D];信阳师范学院;2016年

7 廖世军;基于认知互动观的情感隐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晓楠;汉日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卓亚迪;汉日人体名词情感隐喻异同剖析[D];湖北师范学院;2014年

10 张林影;从认知角度探究英汉情感隐喻[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53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53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