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ABB式颜色形容词构词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ABB式颜色形容词构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ABB式形容词 颜色词 造词方式 构词理据 留存机制
【摘要】:ABB式颜色形容词既属于ABB式形容词的范畴,又是颜色词下的一个特殊类别,因此以往对这类词的考察多散见于这两方面的研究中。本文以五部比较权威的现代汉语辞典共同收录的ABB式颜色形容词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了构造方式、构词理据、语义特点和留存机制这四个问题。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交代了研究对象的选取方式,然后概述了ABB式颜色形容词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及语料来源进行了说明。第二章讨论了ABB式颜色形容词的造词方式。先从“构词”和“构形”两个层面区分了ABB式几种可能的来源途径,然后证明“A+BB"式是ABB式颜色形容词的主要来源途径,接着通过历时的考察得出BB在成词时期的性质都是词根,据此我们认为ABB式颜色形容词为复合词。第三章我们对ABB式颜色形容词的构词理据进行了考察。通过对BB的意义演变情况的梳理,我们将BB按照语义特点分出了七个类别;在此基础上借鉴色彩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A与BB在语义上的联系,并从认知角度分析得出“通感隐喻”的思维方式和“光与色的依存关系”是ABB式颜色形容词的构词理据。第四章探究了ABB式颜色形容词的语义特点。通过ABB式颜色形容词与颜色词A的对比,分析了ABB式颜色形容词的整体语义特点,具体表现为语义上的明确性、临时性和主观性;依靠前文对BB的语义特点的考察,分析了ABB式颜色形容词的基义;通过属性列举实验,考察了ABB式颜色形容词的义域(搭配义)。第五章我们讨论了ABB式颜色形容词的留存机制问题。我们将留存的ABB式颜色形容词和历史上淘汰的ABB式颜色形容词进行对比,得出了一个倾向性结论,即:基本颜色范畴、BB语义的明确性、A与BB语义的关联性以及BB的常见性是影响ABB式颜色形容词留存与否的主要因素。第六章是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研究意义,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ABB式形容词 颜色词 造词方式 构词理据 留存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对象的选取11-14
- 1.2 研究综述14-21
- 1.2.1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造词方式14-16
- 1.2.2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语义特点16-19
- 1.2.3 ABB式颜色形容词语法功能的研究19-20
- 1.2.4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认知研究20-21
- 1.3 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及语料说明21-23
- 第二章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造词方式23-36
- 2.1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来源途径23-30
- 2.2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构成方式30-35
- 2.3 小结35-36
- 第三章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构词理据36-50
- 3.1 BB的意义演变及其类别37-42
- 3.2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构词理据42-46
- 3.2.1. “光与色”的依存关系43-44
- 3.2.2. 通感隐喻的思维方式44-46
- 3.3 A与BB的搭配特点46-48
- 3.4 小结48-50
- 第四章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语义特点50-64
- 4.1 ABB式颜色形容词与颜色词A的区别50-58
- 4.1.1 语义的模糊性与明确性50-51
- 4.1.2 语义的恒常性与临时性51-54
- 4.1.3 语义的客观性与主观性54-58
- 4.2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语义58-63
- 4.2.1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基义59-61
- 4.2.2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义域61-63
- 4.3 小结63-64
- 第五章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留存机制64-75
- 5.1 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的ABB式颜色形容词64-66
- 5.2 ABB式颜色形容词的留存机制66-74
- 5.2.1 基本颜色词66-68
- 5.2.2 语义关联度68-74
- 5.3 小结74-75
- 第六章 结语75-77
- 6.1 研究意义和主要结论75
- 6.2 本文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75-77
- 参考文献77-80
- 附录80-92
- 后记92-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政英;;ABB式形容词中BB读音的声调问题[J];语文学刊;2013年05期
2 孙万蜜;;关于ABB式形容词中BB的读音问题[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5期
3 尹海良;;《现代汉语词典》ABB词语BB读音历时演变调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5期
4 郝文华;;ABB式形容词中A与BB的关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郑厚尧;ABB式叠词的内部结构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李志江;ABB式形容词中BB注音的声调问题[J];语文建设;1998年12期
7 李菡幽;;也谈ABB形容词中BB的语法性质[J];海外华文教育;2003年02期
8 黄党生;;汉中话与普通话ABB式形容词格式变换异同规律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王秋媛;;昆明话中ABB式形容词的量级考察[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祝东平,刘兰玲;ABB型形容词的结构[J];东疆学刊;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志江;;ABB式形容词中BB注音的声调问题[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2 乔爱民;邓建平;陈必军;;ABB板形仪检测闪烁故障诊断与处理[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韩梦云;向兆永;王辉;;ABB大功率同步电动机励磁控制系统[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ABB电控系统在水泥厂体系化节能、减排、增效上的应用[A];2009首届全国水泥企业节电新技术交流会暨鸿升科技节电新技术联谊会论文集[C];2009年
5 马腾;李东青;闫建新;;论ABB和西门子在WK-20电铲上的应用差别[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韩丽平;;ABB中压变频器在穿孔机主传动中的应用[A];2010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7 赵连生;张瑞君;申希太;张玉相;;立井ABB绞车装卸载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刁萃;ABB机器人“娘家”上海落户[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倪e,
本文编号:980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8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