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动结式“V开”与“V清楚”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差异——以“说开”和“说清楚”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08 12:21

  本文关键词:动结式“V开”与“V清楚”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差异——以“说开”和“说清楚”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动结式“说开” 动结式“说清楚” 语义 语用功能


【摘要】:与人的思维活动有关的"V开"结构中的补语"开"在语义上表示"清楚"的意思,但其功能与"V清楚"结构中的补语"清楚"不尽相同。文章探讨了"V开"与"V清楚"在语义和语用功能方面的不同,以及充当两个结构宾语的名词性成分的不同。
【作者单位】: 东京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动结式“说开” 动结式“说清楚” 语义 语用功能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一引言本文所说的动结式“V开”指的是由与人的思维活动有关的“说、想、看、吃”等少数几个动词和可以作补语表示“清楚”义的“开、穿、透”等组合构成的结构。例如:(1)您瞧您,事儿说开了不就完了?我也已经谅解了,还备这么些菜赔罪干嘛,我多过意不去?(王朔《刘慧芳》)(2)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晓军;;汉语言实类插说构式的情态功能及主观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韦司乐;;网络流行传信副词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水无砥;纪永娟;;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言据性对比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4 陈征;;基于言据性的语篇可信性语用分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04期

5 林青;;类型学视角下的汉维语传信范畴对比考察[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6 陈海峰;;传信和传疑之间的对称和不对称[J];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01期

7 陈颖;;汉语同义词语辨析的范式——以“看起来”“看来”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年03期

8 陈颖;万鸣;;“看来”的语法化及其语用功能[J];语文学刊;2014年11期

9 乐耀;;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的性质和概貌[J];语文研究;2014年02期

10 林青;;不同人称和“认识动词”的搭配选择及其制约因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征;基于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连续统的语篇言据性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孔蕾;事件语义视角下的英汉“言者导向语”对比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秋伶;陈村客家方言“开”的语法功能及跨方言比较[D];广西大学;2014年

2 沈瑞;日本学生陈述语气词习得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凯凯;传信范畴下现代汉语确定义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春宏;;动结式形成过程中配位方式的演变[J];中国语文;2004年06期

2 熊仲儒;刘丽萍;;汉语动结式的核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熊仲儒;刘丽萍;;动结式的论元实现[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4 刘街生;;动结式组构的成分及其关系探讨[J];语言研究;2006年02期

5 吴茂刚;;近二十年来动结式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6 彭国珍;;偏离类动结式的句法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林燕;徐兴胜;;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派生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任俊红;;汉语动结式存在的认知理据[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林燕;;动结式复合词的核心问题[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赵琪;;英汉动结式的共性与个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傅爱平;;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译文的分析[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施春宏;;动结式的配价分析[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3 孙英杰;;动结式的语义、论元结构及补语指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杨洁;;“V着(zháo)”与“V到”的替换条件及其动因分析[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何玲;英汉动结构式增效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赵琪;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查方;动结式“V满”及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美玲;动结式和可能式不对称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梁彤;动结式的配位方式及相关句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方亚;致使义动结式的典型特征和基本格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薛李;动结式“V穿”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辰而;现代汉语动结式的致使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李连芳;印尼学生汉语动结式理解与输出情况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鑫;有关“动_1+动_2”类动结式的几个问题[D];山西大学;2003年

9 郑尧;动结式的语用解释及其进入相关句式的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白燕;基于对比分析的朝鲜族学生动结式习得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94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94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e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