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零翻译历时与共时的社会学考察

发布时间:2017-10-09 10:10

  本文关键词:零翻译历时与共时的社会学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零翻译 语境 共时 历时 言语社区


【摘要】:从历时和共时语境的社会学视角分析零翻译,透析其特点和本质。历时语境下的零翻译研究表明:零翻译是许多语言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汉语中的零翻译表现形式复杂,具有独特性。共时语境下的零翻译分大众和专业言语社区来探讨:大众言语社区零翻译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专业言语社区零翻译是专业内交流的便捷途径;少量专业言语社区零翻译扩散至大众言语社区。零翻译印证了从原语完全转化为译语的有限性,具有简洁、便利、国际化、不稳定的特点和跨语境思维桥梁作用的本质特征。
【作者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中学;
【关键词】零翻译 语境 共时 历时 言语社区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汉语文本中的英语层出不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译学界在2001年提出零翻译,展开相关研究,但这些研究多拘泥于语言和文化层面,存在诸多质疑和否定。我国目前的译学研究缺乏社会学视角,翻译从来不是孤立存在,它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许钧认为,当今译学研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马杏苗;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胡荣;;极权主义下的诗意与苦难——论君特·格拉斯小说的历史反思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张斌;;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合理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刘精科;;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地艺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吴文权;;格里芬后现代思想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计彤;;人居聚落后城市化走向的生态哲学探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田鹏颖;;社会工程——现代社会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肖靓莎;彭希林;;浅析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生学习力的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曹东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现代经济增长癖的形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9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4 吴福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启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6 杜坚冰;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建群;“过”与“不及”[D];南昌大学;2010年

8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姚亚美;论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滕飞;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积累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斌业;OPEC音译名称和零翻译缩略语的广泛接受对引进外来语的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2 张晓芸;;趋简避繁 以易易难——缩略语零翻译现象原因分析[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5年01期

3 赵明,王慧娟,吕淑文;关于零翻译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刘明东;零翻译漫谈[J];中国科技翻译;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历;;农民工言语社区探索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1期

2 汤淼;;言语社区理论初探[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7期

3 周明强;;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王玲;;言语社区基本要素的关系和作用——以合肥科学岛社区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5期

5 李现乐;;试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向音;李峰;;军事领域言语社区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1期

7 刘艳;;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探讨——以超女语言和白领群体招呼语使用调查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8 陆书伟;;言语社区演进模式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杨荣华;;英国华人言语社区的结构模式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10 苗守艳;;言语社区五要素存在价值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明强;;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海翠;张迈曾;;言语社区理论研究的发展[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3 付义荣;;试论言语社区的界定[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6年第2期)[C];2006年

4 徐大明;;言语社区理论[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1期)[C];2004年

5 张红燕;张迈曾;;言语社区理论综述[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年第1期)[C];2005年

6 林纲;;网络言语社区中的语词接触分析[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年第1期)[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文军;让网络语言留在网络[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艺;言语社区基本特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辉;从言语社区角度对90后网络论坛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陈文婷;网络语言的符号生成方式及其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小青;包头鼻韵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彭敏;话语风格中的性别差异:汉语环境下大学生言语社区男女话语风格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6 陈颖;南京穆斯林社区语言使用状况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张小升;校园流行语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D];河北大学;2011年

8 祝晓宏;包头鼻韵尾变异:15年后的再调查[D];南京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99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99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