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末《红玫瑰》杂志的视觉书写与文化实践
本文关键词:1920年代末《红玫瑰》杂志的视觉书写与文化实践
【摘要】:世界书局出版的《红玫瑰》自1924年至1931年在上海文学消费市场上名列前茅,可谓研究1920年代都市文学文化的最佳范例之一。通过文本细读可发现《红玫瑰》作为旧派消闲杂志,擅于利用视像技术的革新,通过图画、照片、影戏等相关内容吸引眼球,提升读者注意力。本文围绕《红玫瑰》20年代中后期和.30年代早期的视觉材料,试图从文学的语言和结构层面上论证旧派文人不经意间的创新格局以及对于视像性的重视,展现新兴的大众传媒、电影在通俗文学里的互文实验。《红玫瑰》作家群擅长透过小说主人公的眼睛去绘制城市景观和公共空间,讨论现代性入侵时"城"与"人"的依存关系,以及戏谑商业和利益包装下的视觉欺骗和震撼对于主体价值的侵蚀。在语言层面,他们也尝试改变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表现形态,尽管在此过程中依然有传统的"残余"而显得不够激进。但恰恰是这既新且旧,不乏创意的写作让这一文化实践更具本土意义,也见证了市民社会公共空间的兴起。
【作者单位】: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
【关键词】: 《红玫瑰》 视觉现代性 文化生产 都市空间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一.前言:文学语言“视象化”与理论背景 随着清末民初以来视觉文化的兴起,摄影术、电影等以图像的方式成为了城市读者感知世界的途径,它们同时也影响和刺激着非视觉媒介,如处于创造和革新过程中的文学语言。印刷文化和影像文化相互交织,成为中国现代性讨论的试炼场。周蕾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建华;;民国初期上海消闲杂志与名花美人的文化政治[J];学术月刊;2015年06期
2 陈建华;;周瘦鹃“影戏小说”与民国初期文学新景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02期
3 盘剑;;论新感觉派小说的隐性视觉形态[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2期
4 李欧梵,沈玮,朱妍红;探索“现代”──施蛰存及《现代》杂志的文学实践[J];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05期
5 李今;新感觉派和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抒;;1920年代末《红玫瑰》杂志的视觉书写与文化实践[J];现代中文学刊;2017年01期
2 中村翠;;《蝴蝶夫人》:从好莱坞电影到施蛰存与穆时英的小说[J];现代中文学刊;2016年05期
3 余迅;;论维尔托夫对1949年前中国电影的影响——以刘呐鸥的《持摄影机的男人》为例[J];当代电影;2016年10期
4 李琼;;转折在1932——中国早期流行歌曲中西合璧风格形成的动因追溯[J];社会科学;2016年02期
5 丁帆;赵普光;;中国现代(百年)文学研究的统计与简析(2014.1—2015.7)[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12期
6 王阳;;浅析穆时英笔下影像化的都市[J];名作欣赏;2015年27期
7 沈日方;;以《上海的狐步舞》为例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移植性和变异性[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年01期
8 吕彦霖;;“遽变”亲历者的心灵速写——试论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语境与心态[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吴晓东;;沪上“八大女明星”与丁玲的“梦珂”[J];文艺争鸣;2014年05期
10 李雪梅;;小说结构的音乐性的形式功能[J];情感读本;2014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中强;;情色乌托邦的搬演与城市社会转型 晚清民初上海的文人冶游及其历史流变[J];上海文化;2012年05期
2 封敏;包天笑与中国早期电影[J];当代电影;1997年01期
3 ;活动影戏与改造社会之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191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志华;吴义华;;夏天里的最后一朵红玫瑰[J];财务与会计;2004年06期
2 吴念平;;工地红玫瑰[J];建筑;2009年10期
3 白优优;;选择:读歌词《红玫瑰》有感[J];音乐生活;2011年04期
4 余化平;;送哥一枝红玫瑰[J];民族音乐;2012年05期
5 沈大力;理想顶峰的红玫瑰[J];w芸,
本文编号:1013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01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