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梦十夜》第三夜与夏目漱石的中国观

发布时间:2017-12-23 10:32

  本文关键词:《梦十夜》第三夜与夏目漱石的中国观 出处:《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梦十夜 中国观 近代化 百年梦醒


【摘要】:1908年,《梦十夜》刊登于《朝日新闻》,可以说,是在夏目漱石的文学创作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作品。全书由10个光怪陆离的梦组成,作品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每一夜的人物设定也很少,也没有过多的复杂的情节,但其意义深远,反映了夏目漱石对爱情、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深刻反思与感悟。本次论文研究探讨的是《梦十夜》中的第三夜,文中只有“孩子”与“我”两位主人公,文中的父子关系的隐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研究和探讨的焦点;其次,“孩子”像一面镜子一般,照出“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不仅是时间的概念,更有一层深刻的含义;最后,文中所提到的“文化五年”与“一百年”也是第三夜中所隐藏的又一暗示。夏目漱石曾说过,“颇具野心的我,要让100年后的人们解开这一谜团”,“孩子”的象征、“孩子”与“我”的关系、“文化五年”、“百年”都将成为本次论文研究的中心。夏目漱石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他的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作为一名生于明治维时期的日本人,夏目漱石也毫无例外地受到当时历史变革的影响,他的中国观也在日本近代化的浪潮中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因此,在研究《梦十夜》第三夜的同时,甚至于在研究夏目漱石的同时,所研究的不仅是表面所关注的日本的近代化,更深一层次的研究主题是夏目漱石的中国观。本文首先从明治时期大的背景出发,对《梦十夜》第三夜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文中的情节提出疑问,进行分析,孩子虽然眼瞎,但能知道一切;虽然是小孩的形象,但说话的口吻与大人无异;明明是一个“梦”,但“我”知道与孩子的亲子关系。除此之外,文章最后的文化五年(1808年),是“我”杀死孩子的时间,夏目漱石也对这一时间点赋予了特殊含义。其次,试图以“孩子”的象征意义为出发点,同时,在明治维新的近代化道路上,盲目西化的日本急于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究竟有怎样的密切关系?为何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下,日本会选择盲目西化?最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夏目漱石同时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与近代化的冲击,其矛盾的中国观如何应运而生?在近代观与中国观中如何寻求平衡支点?是否为其以后的个人思想与日本的发展作出某种暗示与警醒?《梦十夜》第三夜以巧妙的文笔和构思反映了夏目漱石对中国文化的矛盾心理,既暗示了“百年前”日本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又表明了当时夏目漱石对中国观的再思考,在对盲目西化的日本近代化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反映出其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矛盾心理,更预示了夏目漱石对“百年后”东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及对传统思想回归的期盼与必然。这不仅是对夏目漱石所处当时代的百年真实写照,也是对百年后社会以及个人传统思想回归的预示与警醒。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夏目漱石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影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01期

2 高宁;虚像与反差——夏目漱石精神世界探微[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2期

3 李艳梅;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叶琳;对明治末期知识分子心灵的探索——试析夏目漱石的小说《心》[J];外语研究;2003年04期

5 李淑芝;《明暗》——夏目漱石创作的新突破[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刘立善;夏目漱石的“非人情”[J];日本研究;2005年03期

7 马英萍;;终日行而未曾行——浅谈夏目漱石的《点头录》和军国主义批判[J];东北亚论坛;2006年02期

8 李素;;从夏目漱石《心》中的人物自杀现象透析日本人的生死观[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李光贞;;厌战:夏目漱石精神世界探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高洁;;迎合与批判之间——论夏目漱石的“满韩ところどこ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鹏飞;;夏目漱石与汉文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吴光辉;;试论夏目漱石的禅诗意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梦;;试论夏目漱石“自己本位”向“则天去私”的转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林少华;夏目漱石和他的《心》[N];文汇报;2000年

2 沈宇;回望的眼光[N];文艺报;2014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理性客观地观察我们的邻居[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张秋红;夏目漱石的《我是猫》[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刘迪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日本的自卑与自傲[N];东方早报;2007年

6 马小虎;用“心”去死[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欧南;夏目漱石与《梦十夜》[N];黑龙江日报;2004年

8 林少华;文学翻译:美、审美与审美忠实[N];文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D];吉林大学;2012年

4 马英萍;近代化语境下的漱石文学与禅[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燕;夏目漱石汉诗小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夏爱元;论夏目漱石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悲剧性生存模式[D];湘潭大学;2006年

3 王茜;关于夏目漱石“余裕论”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4 魏中莉;夏目漱石《过了春分》论[D];苏州大学;2011年

5 王玉;夏目漱石《道草》论[D];苏州大学;2011年

6 励健;关于夏目漱石作品中的金钱[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高露;启蒙视域下的现代性诉求与反思[D];河北大学;2015年

8 郝f伨,

本文编号:1323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23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3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